樱花小说网 > > 明穿的蜗牛 > 第十一章 倒霉的努尔哈赤(下)

第十一章 倒霉的努尔哈赤(下)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先不万历见徐光启,看看那个倒霉的努尔哈赤在干些什么。

这个老建奴吃了这么大一个暗亏,气得在清河堡直跳脚,现在关键是如何攻打一座坚城,没办法了,只有硬着头皮上了,老奴看到有几个部落首领在那里交头接耳,对他指指点点,估计没什么好话。

看来要让这几个部落的人打头阵了,敢对我大汗质疑的人要让他们吃点苦头才行,想到这里,他暗自记下几个头领的样子,然后命令召集大家分配攻击顺序,刚才那个首领的部队被安排在最前面攻击,并且限定他们一天之内必须冲上城头,否则军法无情。

几个首领没办法,只好自认倒霉,召集手下,商量如何攻城,有人建议打造盾车,可以抵挡一些火枪和炮的攻击,老奴也答应在后方用射手掩护,就这样,一天后,攻击开始了,只见一千多名建奴带着梯子和盾车开始试探性的攻城。

离城还有几百米的时候,发现城关上静悄悄地,似乎没人一样,原来,秦良玉深谙兵法,控兵有方,不到射程内绝对不放箭,也严令其他人不准攻击,没有命令攻击者立斩。

师太在一旁暗自点头,心想:秦良玉果然是一员身经百战之将,临阵指挥若定,蜗牛果然没看错,能够把指挥权完交给一个千里之外的少数民族首领,那是需要极大的信任和勇气才行。

当建奴的部队离城只有60米远的时候,只见城上一声号角,攻击开始了,但是却只有少量的弓箭射出了零星的羽箭。

这让建奴胆子大起来了,估计城里武备不足,昨天箭都用光了,本来一千多人分散缓慢前进,看这样子大家马上加快了步伐,也不分散了。

但是有的建奴突然觉得不对劲了,因为自己牛录的那些大头目都不见了,原来刚才的那些箭虽然少,但都是神箭手射出去的箭。

他们专找那些衣甲鲜明、大声吆喝的、看起来象头目的人,而且中箭的基本是头部,那些人立刻就挂了,连声音都没发出,不容易引起注意,并且数量不多,也容易让人产生火力不足的假象。

等到城下建奴已经相当集中的时候,秦良玉这才下令体攻击,顿时,枪炮声大作,箭如雨下,城下死伤迅速增加,不过有盾车在前,除了被直接命中炮弹才会散架,一般还是能够挡下不少的弹箭,所以建奴在继续前进。

一开始,许多头目没有想到白杆兵有重弓(力量不够的人用不了),射程极远,以为没事,结果没想到被直接射杀。

而部队因为无人指挥,各自为阵,很快乱成一团,这时候城上的虎蹲炮开打了,因为打的是散弹,一打一大片,而且近距离杀伤力特别大,盾车一下就散了架。

失去保护的建奴急忙竖起盾牌但是也没用,因为明军早有准备,这次万历从京城专门让国师带了500门各式火炮去支援城防,现在还只用了50门,打这千把号人都还有多。

万历以前分析过大明与建奴战争的特点,发现明军擅长守城,建奴长于野战,历史上在辽东打的好的名将基本上都是守城守得好,原因就在于明军火器类型较多,但是大部分比较麻烦,装填弹药速度慢,射程较近,因此适合守城,不适合野战。为了更好了解如何作战,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明朝的火器:

三眼铳,是明军重要的单兵火药武器,原因是它可以连续释放,构成密集火力,有利于压制行动迅速的骑兵。明代后期士兵(手持三眼铳、穿布面甲)

集束火箭

明代《武备志》对一窝蜂有较详细地介绍,当时的规格有多种,从3连发的神机箭,到100连发的百虎齐奔,都属于这个范畴。射程300米,连发火箭弥补了普通火箭弹道不稳定的弱点。这种武器明军已大规模使用。

神火飞鸦

明代的军事技术家还创制了“神火飞鸦“与球形带双翼的“飞空击贼震天雷“两种“有翼式火箭“。这两种火箭分别在鸦形与球形体内装满火药,火药中有火药线通出,并与起飞火箭火药筒中的火药相串联;发射时先点燃起飞火箭的火药线,使火箭飞至敌方,并将鸦身与球体内的火药引爆,杀伤和焚烧敌军的人马,是破阵攻城的利器。

万人敌

大型爆炸燃烧武器,重40公斤,外皮为泥制,重量40公斤,产生于明末,用于守城,为了安搬运一般带有木框箱,可以算是早期的烧夷弹。李自成攻开封的时候,曾经通过地道突入曹门心字楼下方,守军采用投掷万人敌的办法消灭了突入的部队。万人敌

火龙出水

明代《武备志》记载的多级火箭,用纸糊筒外绑第一级火箭,龙内有第二级火箭,射出后加大射程击中敌方船舰,用于水上攻击,射程可以达到1.5公里。火龙出水

佛朗机

明代正德年间利用欧洲技术制造的大型后装火炮,使用带炮弹壳的开花炮弹!1537年装备达到3门,带有准星和照门。有效射程500米,45度仰角发射的时候射程1公里。大型者炮身250厘米,中型者156厘米,型者93厘米,炮弹从后方装入,发射间隔短,发射散弹时一发炮弹带有500发子弹,可以封锁60米宽的正面,威力惊人。因为后膛装弹对铸造技术要求较高。清代,以后被更为先进的红夷大炮取代。无敌大将军炮

火铳

明代制式的早期轻型火器,铸造精良,设计精巧,和元朝的火铳比较,所需火药大大减少。明代作为标准武器,曾生产达九万余,1449年的北京保卫战广泛使用。长43.5厘米,径3厘米,2人一组发射,一人负责支架和瞄准,一人负责点火射击,射程180米。相当于今天的步枪吧,最早的制式。火铳

红夷大炮

号称将军炮,明末引进西方技术制造,带有炮耳和瞄准具,可以调节射程,炮身寿命长,大型者重1.6吨,射程可以达到1.9公里!应该是这一类武器的极限了。

十眼铳

明代试验性连发武器,10节铜质炮身,径10厘米,每节一发,可以十次发射,因为射程短,不安,被后来的拐子铳代替。

拐子铳

带有曲柄的连发火绳枪,长37.5厘米,使用类似佛朗机的装填方式,可以连续三发,射程150米,明朝称为“万胜佛朗机“,在援朝逐倭战争中使用比较多。个人认为有点儿自动手枪的味道。

迅雷铳

单兵多管火器,明代赵士桢发明,参考了土耳其的类似火器,最大的可以达到18管,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状如琵琶。发射完毕后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长187厘米,重2.5公斤,易于携带使用,明军经常列队跪射,火力没有间断。迅雷铳

五雷神机

戚继光在北方战线防卫蒙古军队的发明,有三眼,五眼,七眼各种规格,一般使用时二人一组射击,一人支架,转动枪管,一人瞄准射击。射程180米。看到这玩意儿真不知道咱们祖宗还能搞出什么怪东西了!

虎蹲炮

戚继光军中最常用的火器,这种轻便的火炮跑管薄,射程不远,适用于山地作战,机动灵活,由于前装,可以大仰角发射和大量装备下层部队而与今天的迫击炮有异曲同工的用处。虎蹲炮

鸟铳

其实并非打鸟之用,而是表示即便轻捷如鸟也难以逃脱。是明军和倭寇交战中缴获倭寇火枪,随后仿制的。戚继光的步兵,已经40%装备了这种枪。称之为“鸟铳“并不是因为用来打鸟或连飞鸟也无法逃脱,而是因为其枪机衔着火绳落下点燃发火池中的火药的动作犹如鸟啄食。它的射程是150米,雨天不能使用。

抬枪

明代《天工开物》最早记载其图片,带有三角支架和旋转装置,长3米,重12公斤,有效射程200米,外号抬枪“九头鸟“,威力强劲,即便当时的战车也无法抵挡。

以上只是明代火器之一部分,未能列于此。事实上中国装备火器的军队编制出现的很早,也很健。早在元朝时期,军队中就已装备了发射径为20毫米以上铁弹丸的金属火铳,从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火炮,并出现了“炮手军“和“炮手万户府“的建制。之后由于火器的蓬勃发展,明军更是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武器转向了使用火器。一般人都知道徐光启与利马窦合译的《几何原理》,人们却鲜有知道他还写了一系列论兵之作的,像《兵机要略》、《火攻要略》等,都是他的著作!他主张使用西洋火炮,选练精兵。他的弟子孙元化“除协助徐氏删定《句股义》(即几何原理)外,还撰有《经武编》和《西法神机》等兵学书,以及《西学杂著》、《几何用法》、《几何体论》、《泰西筭要》等数学书。“其中的《西法神机》,直接指导了关外明军的火炮运用。孙元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西学知识不在徐光启之下,而且他的军队驻地有支葡萄牙炮队,这批炮手前期有13人,后来增加到40余人,他们成立了一支模范炮队,作为明军孙元化部炮兵的示范部队。这批葡籍雇佣军拿着比周围明军官兵高几十倍的工资,确实干活也很有职业精神,教授明军炮手各种技术也十分认真,工作干得很不错。这种合作比起太平天国起义时李鸿章借洋师助讨太平军的事体,显得既主动又“科学“且开放!

公元10世纪之初,中国已将火药用于军事。据《宋史》记载: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公元975年,宋军用火箭、火炮与南唐作战。到仁宗时,曾公亮等所著《武经总要》中,综述了当时的火器有火箭、火炮火药鞭箭、引火球、蒺藜火球、铁咀、火鹞、竹火鹞、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等十余种,直接反映了我国在公元10-11世纪之初,已广泛使用火器。到13世纪中叶前,开始出现金属管形射击武器---火铳。它的发明使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到14世纪初,元朝在宋朝发明的突火枪和火筒的基础上,进一步制成了金属管形火器。14世纪中叶,在红巾军起义推翻元朝统治的战争中,金属管形火器已普遍应用,并已使用弹丸。金属管形火器的出现,是火器兵器发展史的一项重大变革,从此火器逐步代替冷兵器,并在军队中大量装备。

在明代,当时社会经济十分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极为发达,海外贸易非常活跃,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处在萌芽时期,科技的进步出现了新的明显的转机。所有这些新的进步的因素,为明代的兵器、火药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加之明一代,北方长期受到游牧民族的骚扰,东南沿海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因此为了巩固边防,抗击外族的进犯,明代十分重视国家武备,对火药、火器尤为重视,视火器为御敌的“长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明代的军队对火器十分重视。由于在各次战争中大量使用火器,使军队火器的编制装备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顶峰。

学界对明代的火药火器制度关注者不少,但深入研究者不多,尤其是对明代火药火器在军队中实际运用中的作用评价不足,认为明朝军队虽然能装备了火器,但还未构成主体装备。明代单兵武器

早在元末明初进行的战争中,就已经使用了火铳。但这时军队中火器的装备并无定规,文献记载也无法获知军队装备火器的具体比例。在明朝一统国后,明朝鉴于火器在战争中体现出来的强大破坏力和火器部队的强大战斗力,开始着手建立专业火器部队和规定火器在军队中的比例,如洪武十三年年,明太祖正式下令规定:“凡军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洪武二十六年,又规定:水军每艘海运船,装备碗铳四门,手铳筒十六个,火枪二十支,火箭和神机箭各二十支等等。以上洪武时期明军所装备的火器与冷兵器一与九之比,明显地反映了明代火器装备的普遍,并且已有一定的定制。成化二年,明将郭登向朝廷建议,步兵“用神铳手十,弓箭手十,刀牌手各五,药箭强弩手十,司神炮及#3火药者八,杂用者七“。按照这一规定,当时明军步队使用火器的士兵,已经占编制总数的1/3左右。

此外,从明朝战事最频繁的边军看,其火器的普遍程度也是前代所不及的。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六年,辽东总官兵都督敛事曹义向朝廷奏请:“原领京库铜铳已给军事,恐冬寒操备至有摧折,今各卫库所贮远年造成铁铳七万五千有奇,请令修理,给军操演,遇警仍用铜铳。“正统九年,明英宗认为,原各边装备的铜铳数量太少,恐怕延误边备,于是决定“于原数外,量宜增加辽东五百三十五,延安绥德等处八百三十,永宁二十,宣府三百,宁夏一百,甘肃五百“。正统十一年,又规定:“给延边火器,大同甘肃手把铜铳五百,碗铜炮四百;宣府铳五百,炮二百;密云铳三百,炮一百;辽东炮一百;独石炮四百“。明实录记载的这些片段资料,确实充分明明代军队大量装备了火器。但是,各军的具体装备火器的数量,现在已经无法考证。

军队

明军不仅在军队中普遍装备火器,还建立了专业火器部队。

永乐前期创建的专业火器部队神机营,他同当时的五军营、三千营合称京军三大营,担负着“内卫京师、外外备征战“的任务,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

据《大明会典》卷一百三十四《京营》的记载神机营编制主要如下:神机营设提督内臣2名、武臣2名、掌号头官2名,下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

中军设坐营内臣1名、武臣1名、下辖4司,每司设监枪内臣1名、把司官1名、把牌官1名。

左掖、右掖、左哨、右哨的编制相同,各设坐营内臣1名、武臣1名、下辖3司,每司设监枪内臣1名、把司官1名、把牌官2名。

后来有增设“五千下营“设坐营内臣1名、武臣1名、下辖4司,每司设把司官2名。神机营是朝廷直接指挥调遣的战略机动部队,主要“掌操演神铳、神炮诸火器“,“专习枪炮“,装备了盏炮、碗炮、将军炮、手把铳、神枪、快枪、单飞神火箭等火器。

作战方式

关于神机营的作战方式

明军装备火器后的作战原则,我们可以从神机营的作战方式中知其大概。神机营创建后,常同五军营、三千营一起,随同皇帝亲征。作战时的布阵原则是:“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前锋要疏,后队要密,锋疏则达,阵密则固“,战斗开始后,“首以铳摧其锋,继以骑冲其坚“。这一作战原则,是朱棣鉴于永乐八年(率军亲征漠北大败阿鲁台一战后总结的经验。当时,朱棣命军队以神机火器为前锋,“铳发,声震数十里,每矢洞贯二人,复中傍马,皆立毙-----斩其王以下百数十人“。在此战后的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第四次亲征漠北时正式提出了这一作战原则。这是对神机营与骑步兵协同作战的高度概括。总的要义是:作战开始后,三者要互相协同,发挥总体杀敌作用,神机枪炮兵列于阵之前,各射手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填装弹药,实施轮番射击,摧毁敌人的前锋;待敌阵溃乱时,后队的密集骑兵,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冲击敌军本队,追歼败逃之敌。。朱棣的论述,总结了明军神机营与步骑兵协同作战的新战术,这种战术主要利用枪炮与冷兵器的杀伤距离远近的不同,多层次地杀伤和消耗敌军,达到最后歼灭部敌军的目的。因此神机营的参战,使古代以步骑兵为主的野战方阵战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明中后期一系列战争的发生,火器的运用更加普遍,也更为当时带兵的将领所接受,并在此基础上对火器在军队中的运用进行了更为合理的编制。当时明朝的军队不仅在步兵、水师中大量装备了火器,在骑兵中也装备火铳、火炮,还创造性的发展了前代废弃已久的战车。使火器在军队中的运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明代战车与以往的战车最大的不同点,莫过于使用火器。戚继光讲:“战车“所恃在火器。火器若废,车何能御”。俞大猷则指出:“车必籍火器一败贼,火器必籍车以拒马,二器之用实相须也“。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的战车上装备了更多、更先进的火器。

明后期战车部队编制

车营:战车营按照营-部--司--局--联--车分六级编制。

每营2部,每部4司,每司4局,每局2联,每联2车。

每车载佛郎机炮2门,编士兵20名。每局编百总1名、炮车兵80名;每司编把总1名,白总以下官兵324名;每部边千总1名,司以下官兵1300名;每营遍将官1名、中军1名、部以下官兵2602名,总计营官兵2604名,配炮车128辆,载佛朗机泡256门。

每营在炮车之外,还有鼓车2辆,编士兵20名;火箭车4辆,编士兵40名;坐车3辆,编士兵30名;大将军车8辆,编士兵160名。以上总共辆17车,250名官兵。营齐装满员时,共有人员3109名,其中鸟铳手512名,佛郎机手768名,使用火器人员占营人数的41%左右。

把火器装在.钱车上装备部队进行作战,这是明代中期火器使用的一大发展。赵士祯在《神器谱舫虏车锐议》中写道:“一经用车用锐,虏人不得恃其勇敢,虏马不得态其驰聘,弓矢无所施其劲疾,刀甲无所用其坚利,是虏人长技尽为我所掩。我则因而出中国之长技以制之“。

从车营的装备特点看,他是炮车的机动性、防御性和佛郎机的火力性相结合的产物,他发展了明前期神机营的火力猛的特点,又很好的解决了在对付敌人骑兵时的防御弱的缺点。他是戚继光根据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针对步兵在对付蒙古骑兵的作战需要而创建的新兵种。

车营的战法

在明军与蒙古骑兵多次的战争中,明军根据战车坚固的特点和火器杀伤力大,射程远的优点,明朝的车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法。我们以戚继光的战法为例,来明明朝车营的具体作战法式。

戚继光的战法是:敌骑进攻,车列方营,鸟铳、火箭、佛郎机轮番施放。如敌不退,火箭车大将军车上的火器齐发。这众多威力较强的火器轮番施放,可以终日不停。这种情况下,敌马惊乱,鲜有不败退的。如敌逼近,附车的步兵分队则出车列成鸳鸯阵,藤牌手在前,次钯手次、长枪手、次鸟铳手与敌人厮杀。然后有秩序地退回车内。如敌败退,则出骑兵进行追击。

以火器为主的车兵,是能有效抗击骑兵冲击的兵种。但已不是“车能胜骑“的就观念运用车兵取胜,它“所恃在火器“。嘉靖三十九年,俞大猷在大同和巡抚李进文一起造战车,建车营,“卒与虏遇安银堡,以所练车兵百辆,步骑三千,纵击虏万计,追奔逐数百里“。装备火炮的车营对骑兵的优势在此显露无遗!

战法主要是以车营为屏障,充分发挥火器的威力来进行防御,而不是主动出击,进攻敌人。在敌逼近时,步兵在火器的掩护下与敌厮杀,在敌败退时,出骑兵进行追击。车营的总的特点是使军队立足于不败。

明中后期步兵,除神机营继续保存外,在其他的军队中也普遍装备火器,并且比例非常高。

步兵营的编制与火器装备

步兵营以部---司--局--旗--队五级体制每旗3队,每队编步兵12名。每旗编旗总1名,队兵36名;每局编百总1名,官兵111名;每司编把总1名,官兵448名;每部编干总1名,官兵898名;每营编将官1名,中军1名,火器把总1名,总计官兵2697,营官兵2700人。

具体武器装备

鸟铳1080个及附带配件、火箭6480支,此外还有大刀长矛等冷兵器。从装备来看,火器装备占步兵营总装备的50%。单兵装备是:鸟铳1易首长1根、锡鳖1个、铅1个、套筒1个、药管1个、铅子200个、火药4斤、火绳3根。

步兵战法

步兵中使用火器人数的增加使步兵的战法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使火力战斗成为战斗的首要阶段,甚至是主要过程。在明朝军队大量装备火器后,战斗方式开始发生变化,首先是以鸟铳打击敌人,然后才是短兵相接的冲杀。当火器施放后,首先要改变战斗队形--冷兵器居前,火器居后。这时火器也能给敌一定的杀伤,但不能决定战斗的胜负,决定胜负的依然是冷兵器的格斗。随着使用火器的战斗人员的增加,甚至达到50%,火器越来越成为杀伤敌人的主要武器。敌进百步先鸟枪、依次快枪、次火箭有层次的举放,打击敌人。在这种情况下。敌骑兵就可能惊乱败退。

火器的使用,改变了“骑胜步“的旧观念,步兵利用火炮同样可以战胜骑兵。嘉庆四十二年的平海卫大捷,戚继光就是首先用火器击退了倭寇骑兵的冲击。因此火器的使用使骑兵的战斗威力降低

骑兵在明朝是主力兵种。在明代的任何一次战争中,骑兵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明代中后期,骑兵开始装备火器,大大弥补了骑兵快速机动有余而火力不足的缺点,在骑兵的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性的作用。

骑兵营的编制与火器装备

骑兵营的编制为部---司--局--旗--队五级体制每旗3队,每队编步兵12名。骑兵营与步兵营的编制和官兵数量相同,总计营官兵2700。

具体装备是

鸟铳432支,快枪432支,432个虎尊炮60门。

战斗中列成方正,前方设拒马,阻敌骑兵冲击,继以火炮轰击,以步兵利用炮火掩护实施冲击,最后以骑兵追击。骑兵营装备了轻型虎蹲炮后,骑兵快速突击和攻坚能力大大加强。戚继光编练的以骡马驮载虎蹲炮的骑兵营,是中国骑兵史上的最早骑兵炮。

由于在军队中火器装备比例的大幅度上升,其作战中火药和弹药的携带量依然就大量增加,因此,在明代的“戚家军“的编制中也有了“辎重兵“这一专门兵种。虽然在此之前,历代都有守辎重的兵卒。但正式将她们列为兵种的,定出编制,还是首见于戚继光的军队中。

辎重营的编制与装备

辎重营分将官--千总--把总--百总--车正五级体制。每营将统2名千总,千总统2名把总,把总统4名百总,百总统5名车正,车正管车1辆,载佛郎机2门,编士兵20名。营总计有炮车80辆,佛郎机160门,鸟铳640支。

据《练兵实纪杂集》称,创辎重营的目的是为了快速运粮,支援部队作远距离追歼敌军。为了保证运粮的安,营装备了强大的火器。从辎重营的这些装备来看,他既保证了运粮途中的安,也可以使辎重营在到达战地后迅速投入战斗。与车营相比,辎重营的火力相当于2/3个车营。

在冷兵器时代,水战虽然可以用箭射杀甲板上的敌人,但要彻底战胜敌人主要靠犁沉敌舰和接舷战法。在明代火器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明朝水军虽然并没有完屏弃犁沉敌舰和接舷战两种战法,但更重要的是装备火器,以火器可远距离攻击的特点击沉敌方战船。

水兵营的编制与火器装备

营--哨--船三级体制。其中有大型福船4艘、中兴海沧船2艘、型苍山船4艘,共编有战斗兵员40甲,总共440人,加上后勤人员,共计510人,每哨225人。装备佛郎机和鸟铳共有14甲154人,其他各种火器手10甲110人,装备有火器人员占部兵员的50%。具体战船装备的武器总计如下:

福船:大发贡1门,大佛郎机6座,碗铳3个,喷筒60个,鸟嘴铳10把,烟罐100个,弩箭500支,药奴10张,粗火药400斤,鸟铳火药100斤,努药1瓶,大铅弹300斤,火箭300支等。

海沧船:大佛朗机4座,碗铳3个,鸟嘴铳6把,喷筒50个,烟罐80个,火炮10个,火砖50块,火箭200支,粗火药200斤,鸟铳火药60斤,努药1瓶,大铅弹200斤,火箭200斤支等。

海沧船

苍山船:大佛朗机2座,碗铳3个,鸟嘴铳4把,喷筒40个,烟罐60个,火砖50块,火箭100支,粗火药150斤,鸟铳火药40斤,努药1瓶,大铅弹160斤,火箭100斤支等。

苍山船

从以上火器的装备情况看,所装备的火器具有大中型相结合、远中近射程相兼备的特点。

水战的变化

较远距离接战,以火器为主,火器和冷兵器相结合,多层次地杀伤敌人,是这一时期水战战法的主要特点。永乐七年,交趾总兵观英过公张辅出师咸子关,但敌人守备森严,对岸立营寨,江中列船百余艘。张辅趁刮西北风,向敌人发起进攻,“以战船齐进,火器迅烈,矢发如雨“,斩敌数千,溺死者不可胜计,生擒二百余人,得船二百余艘。永乐十七年,倭寇三十余舟侵犯辽东沿海,泊马雄岛,登岸直奔望海埚。明将刘荣依山设伏,并遣将切断倭寇归路。当倭寇进入埋伏圈后,刘雄令伏兵举炮猛烈轰击,战斗从辰时打到酉时,斩敌千余级,生擒一百三十余人。

在明朝一代,是中国火器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明军在与后金的战争及其后的清军战争中不断发展火器性能,双方战争中火器力量对比,直接决定了军事力量的对比。清军在与明军的战斗中学的火器技术对其后的统一国战争具有重大影响。在明朝与后金战争初期,明军尚能利用火器的优势,在守城战中获得胜利,如宁远大捷。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军13万西渡辽河,意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逝攻下宁远。但此时守城的袁崇焕已经准备完毕,把包括11门红夷大炮在内的12门大炮安于城墙上。次日凌晨,后金军在牌车、后盾的掩护下开始猛攻城西南角。明军利用城上的西洋大炮发炮猛轰。迫使后金军转攻南门,“城上铳炮齐发,每用西洋炮,则牌车如拉朽。“当他们接近城墙时,又遭到城东南和西南两角铳炮的交叉射击,死伤惨重。双方激战三日,后金军在火炮的轰击下,伤亡1.7万余人,攻城器械尽废。努尔哈赤见伤亡惨重,久攻不下,便撤回沈阳。史家称为“宁远大捷“。

后金,是女真族于16世纪末逐步征服、兼并附近各氏族部落而发展起来的,“先是未备火器“,以骑射为主,刀矛弓矢“为行军之要器“。由于在与明军的对抗中多次由于火炮而遭受损失,因此深知火器的重要。于是,将缴获明军的大批火器装备军队,作战中大量使用火器。特别是原明军将领孔有德、耿仲明部降后金和大凌河、于子章台的失陷,使明朝自天启年以来购买和仿制的西洋火炮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丧失了火器的优势,严重削弱了明军的防御能力。自崇祯年间,后金攻城无不使用火炮。清军在后来的一系列战争中,无论是在统一国、戡定三藩的叛乱中,清军都大规模的使用火器。

虽然明朝军队装备了大量的火器,并发展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但是由于当时生产条件有限,科技还不是很发达,明军还存有很多问题。

明朝军队装备的火器数量和质量,都还未发展到完冲出冷兵器时代。火器的运用,毕竟还有不少缺陷,正如明人刘焘在论及火器实战得失时所云:“火器之为利也,迅如雷霆疚知闪电,利莫利焉者也,然必须有火线、火绳、火、锤屑、炮子诸器俱备,而后所长得逞。或者天时之阴雨,风气之拂逆,徒有负载之劳,俱置于无用之地,则钝莫钝焉者也。五百步之外,固可以伤人,使敌入百步之内,则点火不及,当人马纵横之时,则开放不便。“所以明代当时的火器部队临阵,如果没有步骑兵的配合与保护,还不足以稳操胜算。

战术思想

军队战术思想严重僵化阻碍了军队的发展。明朝军队虽然装备了当时最好的武器装备,但在明朝末年历次对外,对内战争中却败多,胜少,原因何在其中固然有卫所制度的**,国家财政崩溃等宏观问题,但是军队的战术思想严重僵化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明初朱棣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火器作战原则后,成为明军一条亘古不变的金科玉律。由于当时火器技术的落后,在火铳发射后有一个延时的再填装时间,蒙古,后金军队往往利用这一时间采用轻骑冲击的战术,明军往往大败。

将领素质的低下阻碍了火器威力的发挥。随着火器威力的增大,战斗队行疏散,战地范围扩大,战斗指挥方式相应地起了根本的变化。冷兵器战斗要求于战斗指挥员的是亲自领导所属军队向敌人冲杀,而一次战斗的胜败,也往往直接决定于这种兵对兵、将对将的搏斗。但是自从火器大量应用于战斗,其杀伤力十百倍与往昔,而日益增多的不同火器,其性能和用途又各有不同,如何组织运用这些威力去争取胜利,就成为指挥员的重要职责。因此,指挥员已经不是亲自杀敌,而是要冷静的判断情况,不断地适应情况变化,正确定下决心,及时组织自己的力量,投入有利方向去夺取胜利。也就是,谁能有效组织火器的运用,谁就能取得胜利。但明朝将领除了戚继光,俞大猷,孙承宗,袁崇焕等极个别将领外,大多不能认识到这一点。

因此,万历意识到,明军战力差,并非是火器不行,而是将领的指挥能力低下,以及各兵种之间配合问题,而且虽然各支明军都有自己的火器,但是一般都不多,而且分散,这就造成大家都有但是大家都没多少的现状。

火器只有集中起来都会体现它的威力,当然射程和靠天气打仗也是影响战争结果的原因,但是这个在以后肯定要改变。

现在完可以集中京城城防大炮和其他火器调用给抚顺,反正老奴现在也没这个胆子来打京城。老奴突然打了几个喷嚏,心想:不知道是哪个家伙在背后我坏话,有种被人算计的感觉。

这时候,老奴一看前面的状况,心里面这个气,前面这些建奴象无头的苍蝇一样,打得乱七八糟,好多人因为没人督促,进攻时犹豫不决,甚至有人看到没人管,躲在同伴后面磨洋工,而且打得没有章法,白死了许多人,好在是已经到了城下,那就攻城吧,再仔细一看,真气人,居然一下子死了这么多头目,有好些还是自己认识的。***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