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小说网 > > 明穿的蜗牛 > 第三十五章 建奴的末日

第三十五章 建奴的末日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时间回到1622年,对后金的大战已经开始了,边境上的冲突让皇太极采用了国师的建议,假装败退,实际上真打也打不过。

国师诈降的目的只是为了一网打尽,害怕建奴退入深山打游击。

为了大明一劳永逸地消除后金的隐患,国师让后金的军队部退往萨尔浒,并且埋伏在四周的高山密林之中,就等明军来。

为什么国师和万历会有如此安排,这是因为明军的强大战斗力决定的,在树脂头盔和防刺服的保护下,明军就算落入陷阱也无所谓,更何况武装直升机也弄出来了,大炮和机枪加上士兵都配置了“灭日”和“亡美”枪,就算皇太极再多的军队包围也没用。

用10万军队正面进攻,将后金25万军队部吸引到萨尔浒,然后万历的20万后备队在毛文龙毛帅的带领下长驱直入,杀向建州。

而且出兵很晚,直到后金军队在萨尔浒与明军交战之时,毛帅他们才出兵,这样一来,皇太极想要去救援建州就已经来不及了。

1622年6月22日这天,新的萨尔浒之战打响了,和历史一样的是,后金又在这个地方伏击明军,这天也同样下雨了,皇太极喜出望外,连呼上天保佑,这样明军的火器就大半打不响了。

皇太极命令军包围明军,这个时候忽然发现大将军鳌拜不见了,大家都找不到,只有国师知道,鳌拜在下雨的时候肚子痛,去上厕所的时候失踪,其实是被国师打晕绑在一个山洞里了。

皇太极现在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反正明军10万人已经是瓮中之鳖了,立刻下令进攻,就见后金25万兵马从山上杀将下来,如猛虎下山,漫山遍野是人。

明军这边完没反应,看到高处这些拿着刀枪原始兵器的人,明军士兵心里这个乐,互相开玩笑道:“兄弟,打火鸡的时候到了,随意射击吧!”

就见后金士兵还在几百米外的地方奔跑的时候,明军火力开,那是所有的火力部打开呀,只听到大炮的轰鸣,机枪的怒吼,灭日的清脆声,亡美的连发声,就见到后金的士兵如切割韭菜一般,一片片地倒地而亡。

皇太极一看不对呀,怎么这人象海水一般冲过去,却都像有一堵无形的墙挡住了一样,大金的勇士一片片地倒地不起,而且不是下着大雨吗,怎么这火器比以前还要猛烈十倍。

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就是冲不过去,而且这炮火也太猛烈了,专找人多的地方招呼,一炸一大片,还不是实心的,是开花弹,往往一颗炮弹就把十几号人炸上了天,那叫一个惨,各种血肉横飞的镜头不断上演,人体的各种器官都被炸出来了。

还有那机枪,连发声音不断,在阴暗的森林里就象一支支穿云箭,不断收割大金士兵的生命,无数红色的光线,流向后金士兵,密集地比雨水还多,后金士兵根本无法靠近明军300米以内,完是处于挨打的地步。

皇太极一时之间都被打蒙了,没见过呀。

后金士兵真是不怕死,一个个不要命往前冲,但是都在明军300米之外倒下,尸体逐渐堆积起来,八旗兵通过尸体堆一点点地向明军靠近,250米,200米,150米,每向前移动一步就要丢下一群尸体,终于,在进入弓箭的射程之内时,后金士兵笑了,拉开重箭就是一下,正中明军的脑,几乎是同时有几个明军被射中头部,但是箭被弹开了,完没事,甚至没什么感觉。

后金士兵不死心,继续射击,这次是肚子和胸,结果明军中箭唉呀一声跌倒在地,还没等后金兵高兴,被射中的明军一屁股又爬了起来,没受伤,有点痛,转背就给后金兵一梭子子弹,打得几个后金兵直接翻倒在地,没气了。

因为在来之前,所有亡美步枪加装了20发子弹的弹夾,所以打得危险的时候,明军就开连发,一梭子打死好几个后金兵。

这时候,重机枪响得更历害了,好不容易冲上来的后金兵部被干掉,并且这一队的重甲兵共42人部死绝,因为挨得近,所以基本上一死一串,前面和后面的死在一条线上。

明军连受伤的都没有,这时候的皇太极才知道,后金与大明的军事实力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但是他还是没有看到大明的真正实力。

不过已经不重要了,他知道自己败了,因为才半个时辰,后金就损失了五万人了,没见过这样打仗的,对方完没有人员伤亡,自己就已经没了五万人了。

无奈之下,只能撤退,因为不撤退估计剩下这20万也只要两个时辰就会被大明吃掉,太凶残了,这还是人吗?

皇太极想跑,哪里有这么容易,他以为即使打不过,撤退还是可以从容地吧,留下一部分人,利用高处地形进行掩护,应该可以跑掉吧。

想得美,曹将军大吼一声:“皇太极要跑了,大家杀呀,别放走了奴酋!”就在这时,部队的掷弹筒也响成一片,这个武器最大的好处就是从下往上攻特别准,你不是有密林草丛吗,只要看到有几个人在那射箭的地方发射一颗,立马炸死几个,还翻滚着出来,根本没法躲。

皇太极看着空荡荡的后山心想,幸亏后面没有敌人,否则我死无藏身之地,可见万历用兵不过如此,可是还没高兴几下,就见后面山头上的空中升起来一些奇怪的大鸟,发出巨大的机器轰鸣声,就在这些辫子兵傻子一样呆看着的时候。这些大鸟肚子下吐出一道道火焰,打得后金整个队的人都不成人形,被打成碎片了,还有许多人被打得飞上半空,这一道道火焰封锁,立刻没了后路。原来是武装直升机拦住了后路。

连皇太极都没见过这是什么武器,吓得大家又往下跑,就这样被打得一会上山跑,一会山下跑,反正和打兔子差不多,打得后金士兵哭爹喊娘,死伤过半,皇太极知道再不投降,自己和八旗将会有灭顶之灾,一清点人数,25万大军就只剩下不到10万了,投降,我们投降,皇太极和几个阿哥商量后一致决定投降,没法打了,本来想包明军一个饺子,也的确包了起来,但是不但吃不下去,反倒让人家给吃了个底朝天。

这还是万历下令不是特别紧急时刻不准动用“灭绝”式火箭炮,毕竟这个在山上用会引起大火,大火烧山引发火灾,反而不好。

而且后金军队太过密集,如果一用火箭炮,一打一整片,后金军队立马死绝,片刻战争就会结束,这样一来,万历就达不到实战到练兵的目的了。

万历在京城通过国师观看现场直播的画面,当看到皇太极那一身都是泥巴的狼狈样的时候,也不禁莞尔。

这就是现代兵器对古代兵器巨大而强烈的反差,也就一两个时,十多万英勇善战的士兵就被打成烂泥,漫山遍野的是红色,引来无数的各种动物的嚎叫,而且许多人是叫大炮和机枪干掉的,基本上没有完好的尸体,只有少数几万人是被单兵武器杀掉的,所以整个战场惨不忍睹。

皇太极这哥几个没见过这么恶心的场面,走到哪见到的都是人体器官和内脏,一脚踩下去可能就是士兵的肠子和肉泥,活着的人不是在考虑别的,也没时间考虑别的,都在那吐呀吐的,就算最残忍的人都无法在一个数十万人的屠宰场安稳地呆着。

另外一个战场也没什么悬念,毛帅本来还要成为主攻,但是来了20万军队,把他这皮岛都塞满了,这支军队是由卢象升负责总指挥,其实谁来都差不多,反正上岸后,到建州的大路就一条,不用再伪装行军。

情报已经很清楚,皇太极带了25万军队已经到了萨尔浒,这边基本都是些剩下的老弱,碰到城堡,几炮下去就塌了,直接军车一开过去,机枪一架,完蛋,反正只要不投降的用子弹招呼,这一路,装甲车、坦克、摩托车、汽车,20万人的装甲师团,基本是一路通关。

大战打了不少,但是都没超过半时的,那真是杀鸡用牛刀,有时看到人数多的骑兵,人家还向大明军队发起自杀性冲锋呢,直接坦克和装甲车碾过去,这帮人使劲用刀砍坦克,结果部被打成筛子,也有被碾扁的,反正想跑的直升机立马去追,反正也就当打靶练兵了。

先头部队机械化开路,居然几次被围,然后就是打鸭子比赛了,然后直升机负责赶鸭子,坦克和装甲车将打得四处乱蹿的女真兵赶进一个包围圈,不投降就当场杀掉,反正子弹多,不怕浪费。

每到一个地方就占领并实行军管,按只许进不许出的原则,反正士兵有多,每个地方留几千,一路留下5万人占领各要赛,剩下的还有一二十万部攻打建州,为什么要这么多人,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人跑出去,打的话几千人就够了。

直升机飞起来一招呼城头,几轮扫射基本没活人了,放下士兵,把门一开,建州就进来了,到底是首都,建奴还是有几万战兵在这里守着,不过区别不大,反正在街道上架上机枪,炮都不用,直接来多少死多少。

因为大明有十几万军队,将建州的所有城门部包围起来,也不用什么“围三阙一”了,就是要留下你们部的人,我还怕你们跑了,要不然用这么多人包围呀。

四个门一起进攻,一起冲入城内,开始后金还调集了几千骑兵冲锋,后来发现不管用什么办法,根本挡不住,而且这天上还有大鸟,比地上的火力还猛,别打,连躲藏都没地方了。

最后部集中在皇宫周围,又被明军给团团围住,这时候明军不打了,喊话,你们皇太极都已经让人抓了,投降是给你们活路。

不信,要国师来个瞬间移动,把皇太极和鳌拜捆了扔在皇宫前,这下大家没心思打了,人家这也的确是给自己活路,人家根本没人受伤,这边就已经死亡几万人了,还怎么打,投降吧。

两路大军从出发到结束战争,不到一个月,后金完灭。

万历把这个好消息通知国内,大明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大吃一惊,这么历害的后金,就这样完了?许多人还有点不相信,后金征蒙古,打朝鲜,北上抗俄国,那还真是没输过,这还不到一个月,就完了,被我们大明给灭了?

等大家看到回师的大明军队,押着皇太极一众阿哥的囚车进城时,无不欢呼雀跃,这下子真的相信了,原来我大明军队才是真正的强军,居然打这么历害的建奴不用一个月就包圆了,一个重要的建奴都没漏,这是什么武功,这是皇上的武功,大明还从来没有一个皇帝有万历这么历害,就算是朱元璋打蒙古还打了好多年,也没灭,这建奴比蒙古人历害多了,结果让万历一战而得功,这是何等的圣明天子,真是扬我国威啊。

但是,大明百姓不知道的是,军队只撤回来一半休整,因为有的人枪都还没开过一发,战争就结束了,所以战功很少,这些官兵非常地不爽,强烈要求万历给他们机会立功。

万历一听,好吧,那就顺便把蒙古和朝鲜收拾了,因为后金不是还在这些地方都有驻军吗,还有个几万人,你们打他们的时候一定要向当地政府清楚,我们大明是帮他们消灭建奴的,顺便帮他们治理一下国家而已。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蒙古和朝鲜都被拿下,朝鲜国王恳求万历见一面,万历于是对他,你这个朝鲜太贫穷了,我会让你的子民过上富裕的日子,你呆在京城里吧,这里繁华好似天堂,不用回去受苦了。

朝鲜国王万般无奈,只好答应,没想到一到大明京城,才发现原来万历没有骗他,这里简直太繁华了,而且高楼大厦和汽车等现代化设施让朝鲜国王这个土包子非常地兴奋,完不想回去了。

万历对蒙古的林丹汗就没这么客气了,直接公布其罪状,杀掉,对努尔哈赤,因为前面一直给他用女性荷尔蒙,所以现在有点东方不败的调调了,见到皇太极他们一直拿个手绢抹泪不止。至于怎么处置建奴,万历还没想好。

反正先不管了,所有出征的将士们都回到了大明,当百姓们知道他们是征服了蒙古和朝鲜以后回来的,更是惊喜连连,心皇上也太历害了,这总共才两个多月,一下子灭掉三个国家,而且有两个国家以前还经常骚扰大明,抢劫大明的财物和人,现在一下子就灭了,这能不让人高兴吗。

从此后北方世代的威胁都被万历给消除了,辽东再也不用陈师百万了,也不用花那么多钱修城墙和城防了,文官也是击掌相庆,大明终于可以卸下一个沉重的负担了,以前三大征,死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现在灭了三个国家,不但没亏,还搜刮了不少财物,还有大片土地。

皇上真是大明圣君啊,中国土地又增加了两百多万平方公里,人也增加了,关键是国力可能是大明有史以来最强盛的时期。

各文武大臣除了庆贺之外,赶紧将万历前面的殖民策略拿过来好好研究,准备在这三个新的大明地区进行好好管理。

万历宣布国放假三天,庆祝胜利,并把这三天作为法定公休日,称为统一日,大明举国欢庆,并且万历还把这三个国家搜刮来的财物中的现银部分发给大明百姓,每人分到20两银子,叫做庆功银,百姓更加开心。

因为现在大部分在工厂上班,所以能够连休三天还有20两银子花,这可是百姓几个月的收入,所以许多人在拿了这个钱以后,给自己和家人买了不少东西,真正比过年还热闹还喜庆了。

国上下无人不称颂万历的慷慨大方,家家买酒买肉庆贺,大明这几天的消费量一下番了好几倍,商人也高兴,万历自己也高兴,因为许多皇庄生意特别好,大家为了感谢万历,都自发地优先在皇庄购物,人多的不得了。

万历深知,大明黑暗的日子已经完结束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不再会有了,以后要开始向帝国主义清算总账了。

当然,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处理完,那就是解决土地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估计有点麻烦,因为历史上因为大旱而造反的义军,现在好像因为饥民都被工厂招募了,很难起事,所以,万历必须去逼几个人去造反了。首先是36营一个叫点灯子赵胜的人。

三十六营

简介

明末农民军通常是“营“为单位,各营有一头目,各营之间相对独立,时分时合,各自为战,各营头目之间相互不节制,无领导关系。后来又出现为以“家“为组织形式的,由各营相对稳定的合并后组成.农民军以一大股一大股的形式活动的,一大股往往有一营或数营。初有三十六营之,攻陷凤阳(朱元璋故里)时有“十三家七十二营“之,后统称十三家,最终形成李自成,张献忠两支主力。明末参与围剿的官兵都不明白到底农民军有几股,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来道底明末农民军有多少支。

基本简介

明末农民军通常是“营“为单位,各营有一头目,各营之间相对独立,时分时合,各自为战,各营头目之间相互不节制,无领导关系。后来又出现为以“家“为组织形式的,由各营相对稳定的合并后组成.农民军以一大股一大股的形式活动的,一大股往往有一营或数营。初有三十六营之,攻陷凤阳(朱元璋故里)时有“十三家七十二营“之,后统称十三家,最终形成李自成,张献忠两支主力。明末参与围剿的官兵都不明白到底农民军有几股,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来道底明末农民军有多少支。

折叠编辑本段三十六营

刚开始三十六营分别指以紫金梁王自用为首的一大波农民起义军领袖,其中知名人物还包括:

“闯王“高迎祥(第一任闯王,后来被孙传庭抓起来送到京师,剐了)

“八大王“张献忠(后来“大西“政权的创立者,绰号黄虎。后来的大汉奸孙可望、大忠臣李定国都是他的义子)

“闯将“李自成(大名鼎鼎的闯王第二代。大顺政权的创立者。)

“曹操“罗汝才啊(仅次于李自成、张献忠的流民头领,后来被李自成火并,部曲被吞)

“闯塌天“刘国能(被熊文灿招降,最后战死)

“老回回“马守应(“革左五营“(又叫回革五营)之一,老资格流民头目)

“革里眼“贺一龙(“革左五营“之一,与罗汝才先后被李自成所杀)

“左金王“贺锦(“革左五营“之一)

此外还有扫地王、邢红狼、黑煞神、乱世王、满天星、李晋王、党家、八金刚、混天王、蝎子块拓养坤、点灯子赵胜、不沾泥张存孟、张妙手、白九儿、一阵风、七郎、大天王、九条龙、四天王李养纯、上天猴刘九思、丫头子、齐天王、映山红、摧山虎、冲天柱、油里滑等等非著名流民起义领袖,基本都被曹文诏、孙传庭、卢象升和洪承畴四个人干挺了。剩下的流民部队不断互相融合吞并,最终成为了“大顺“和“大西“两股最大的流民势力,并且终结了明王朝的统治(南明只能算残余)。

折叠编辑本段十三家

十三家时主要有高迎祥,号闯王,后被明廷捕杀,余部归李自成;

张献忠,号八大王,后被清廷所灭;

李自成,号闯将,后号闯王,被入关清廷平;

马守应,号老回回,与贺一龙为革左五营之首,病死,所部归张献忠;

贺一龙,号革里眼,革左五营之一,后与李自成部协同作战,李自成建大顺政权时捕杀;

贺锦,号左金王,革左五营之一,后与李自成部协同作战,贺一龙死后归顺李自成;

刘希尧,号治世王,革左五营之一,后与李自成部协同作战,贺一龙死后归顺李自成;

蔺养成,号争世王,革左五营之一,后与李自成部协同作战,贺一龙死后归顺李自成;

罗汝才,号曹操,后与李自成部协同作战,李自成建大顺政权时捕杀;

惠登相,号过天星,降明,后在与李自成对抗中战死;

刘国能,号闯塌天,降明,后在与李自成对抗中战死;

李万庆,号射塌天,降明,后不详;

薛仁贵,原名不详,被明所灭;

混天王,原名不详,被明所灭;

拓先龄,号一字王,归入张献忠;

其他还有如闯天王高应登,整齐王张胖子,摇天动,混十万马进忠,四天王李养纯,满天星张大受,扫地王张一川,改世王许可变,兴世王王国宁,混世王、整世王、九条、顺天王、太平王、靖天下、瓦背王、爬天王、紫微星、蛤蜊圆、张妙手、贺双等。

林丹汗

林丹汗,(1592年-1634年),孛儿只斤氏,名林丹巴图尔,汗号为呼图克图汗,是蒙古帝国第35任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一般认为是蒙古末代大汗(也有人认为额哲是末代大汗)。布延彻辰汗去世后,13岁的长孙的林丹继承汗位,统辖察哈尔部。即位后初信黄教,后改宗红教,并兴建了都城察汉浩特(今内蒙古赤峰阿鲁科尔沁旗)。

林丹汗试图恢复蒙古的统一,重建成吉思汗的霸业,同时又面临着新兴的女真族的威胁。因此他对外采取联明抗金的方针,对内则谋求控制蒙古其他部落,而且他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原则,优先进行对蒙古的统一,避免与后金正面交锋。1627年,林丹汗西迁,平定右翼诸部。1632年,后金汗皇太极远征林丹汗,林丹汗远遁青海。1634年,林丹汗因天花死于青海大草滩,终年四十三岁。其子额哲于翌年投降后金,蒙古帝国灭亡。

人物生平

折叠即位之初

林丹汗本名林丹巴图尔,是成吉思汗之嫡系后裔、达延汗的7世孙。布延彻辰汗(卜言台周)去世后,由于其子莽骨速早逝,故由长孙13岁的林丹于1604年继承汗位,那时他年方13岁。尊号为“呼图克图汗“(明人译为虎墩兔憨)。

林丹汗继位时,蒙古汗权不振已经很久了,漠南的科尔沁、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诸部各自为政,蒙古大汗只能支配辽河套的察哈尔部(分为浩齐特、奈曼、克什克腾、乌珠穆沁、苏尼特、敖汉、阿喇克卓特和主锡惕八个鄂托克),仅被漠南诸部奉为名义上的共主。漠北的外喀尔喀更不承认蒙古大汗为共主,而漠西卫拉特仍然与蒙古帝国为敌。另一方面,东方的女真族正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逐渐走上统一与强盛之路。因此,林丹汗早年的处境非常艰难。

即位之初的林丹汗在明朝大臣的奏文中多次被提到。最早是在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十月,兵科都给事中宋一韩《边事大略》奏文中称:“自酉、戌两殒大师,辽尚可言哉所幸天厌夷种,土蛮(原指图们汗,这里指布延汗)物故,稍稍息肩。独凌丹憨新立,众虏煽惑,都会、歹青等阳顺阴逆,安能不相率响应此辽东之情形也。“并称林丹汗为“穷饿之虏“。次年七月,兵部尚书萧大亨上疏分析边防形势,称“幼憨嗣立,懦弱未威“。1609年熊廷弼也林丹汗“尚不能统众“。

折叠崛起壮大

林丹汗即位10年后,其威望与实力逐渐攀升,1612年,林丹汗率军3万入侵明朝,但收效不大。到1615年秋,他亲率数万军队三次抄掠明边,自广宁至锦州长达数百里的战线上频繁出击,声势浩大。明朝方面惊呼“虎墩兔憨为虏中名王,尤称桀骜“。到1617年时,林丹汗送还了掳掠的明朝人,并获得了与明朝互市的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1615年的军事行动中,林丹汗是与内喀尔喀五部盟主卓里克图洪巴图鲁(明朝称为炒花)联合举兵的,明内喀尔喀已经伏属于林丹汗的控制之下。此时,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汗权,如兴建都城察汉浩特(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用图们汗法典约束诸部,使漠南诸部重新来向大汗朝觐。他的理想不仅仅是加强察哈尔部的势力,更是要恢复成吉思汗的霸业。这从他的尊号“神中之神智成吉思隆盛汗“、“林丹呼图克图圣武成吉思大明薛禅战无不胜无比伟大恰克剌瓦尔迪太宗上天之天宇宙之玉皇转金轮法王“便可看出。

1617年,林丹汗在西藏萨迦派僧侣沙尔呼图克图的劝下,由黄教(格鲁派)改宗红教(萨迦派,狭义上是花教,广义上与宁玛派、噶举派皆属红教)。此时黄教在蒙古经过数十年的传播,已经根深蒂固,林丹汗突然改宗,无疑加剧了信奉黄教的蒙古诸部对大汗的离心力,对林丹汗统一蒙古的事业产生不的阻碍。

折叠交恶后金

林丹汗还没来得及将统一蒙古付诸行动的时候,东方的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对林丹汗与明朝均构成巨大威胁。努尔哈赤一直在挖蒙古的墙角,努尔哈赤称汗前后,科尔沁、内喀尔喀等部便与努尔哈赤联姻。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发动侵明战争,明朝则在翌年的萨尔浒之战中败北,辽东岌岌可危。这时,明朝想到了林丹汗,早在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九月,明朝辽东经略杨镐即提出了“制东夷在先款西虏“的策略,“东夷“指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西虏“指林丹汗为首的蒙古诸部。其后户科给事中应震、山西道御史冯嘉会、兵部尚书黄嘉善等大臣建议“以夷攻夷“,利用林丹汗来对付努尔哈赤,以收“渔人之利“。不过,明朝最先利用的是靠近后金的内喀尔喀,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七月,挟萨尔浒之战余威的努尔哈赤率军围攻铁岭,内喀尔喀中最有实力的宰赛(斋赛)率万人援明,不料抵城时铁岭已失守,其后又与后金兵交战,大败,宰赛及其二子与巴克、色本、桑噶尔等均被俘获。八月,明朝另一藩屏叶赫部覆灭,明廷正式将注意力转移到林丹汗身上。林丹汗与努尔哈赤“素无衅端“,但为了攫取明朝的“赏银“,壮大自己实力,也意图采取联明抗金的战略方针。

1619年秋,明朝派监军王猷带着四千两白银出使察汉浩特,林丹汗称病不见,又借自己手下没有懂汉字的人,将明朝使臣带来的谕帖弃置一边。然后指使其叔父脑毛大对明使称“要自举兵杀奴,然事权在憨,恐难擅举“,以提高价码。最后达成协议,明朝每年赏银4000两(翌年提高为40000两),林丹汗协助明军守卫广宁城,领银之处定于广宁团山、正安堡等处。

在与明朝结盟之后,林丹汗于1619年十月派遣康喀尔拜虎携国书出使后金,该国书“词意骄悖“,林丹汗以“四十万蒙古国之主巴图鲁成吉思汗“自居,蔑称努尔哈赤为“水滨三万女真之主“,警告努尔哈赤不得进犯广宁。面对这封国书,后金诸臣怒不可遏,一半人主张斩其来使,一半人主张割下其鼻子或耳朵后放回。当时努尔哈赤正以铁岭之战中所俘的“奇货“宰赛为人质,要挟内喀尔喀与自己结盟,因此无暇处理与林丹汗的外交问题。与内喀尔喀结盟后,努尔哈赤于翌年正月正式回敬林丹汗,在回信中先大肆数落明灭元后蒙古汗廷的困境,又怂恿林丹汗与自己结盟讨伐明朝。林丹汗不予理睬,还扣押了后金使臣硕色乌巴什。半年后,努尔哈赤听信内喀尔喀传来的谣言,以为硕色乌巴什被林丹汗所杀,便斩杀了林丹汗的使者康喀尔拜虎(后来硕色乌巴什逃回后金)。后金与林丹汗察哈尔部的关系宣告破裂。

折叠联明抗金

林丹汗忍住了努尔哈赤的斩使之辱,因为他连蒙古内部都没有统一,更遑论对后金作战了。尽管如此,为了获得明朝的“赏银“,林丹汗必须有所行动。1621年春,后金占领了沈阳。努尔哈赤留下部分兵力驻守沈阳,指挥其余大部分兵力,准备乘胜攻取辽阳。林丹汗获悉该情报后,令管理蒙古左翼三万户的大臣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率领内喀尔喀卓里克图、达尔汉巴图尔、巴哈达尔汉等2000骑兵前往沈阳,营救还在羁押中的宰赛。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所率轻骑到达沈阳城下,与守城金兵开战。但蒙古军队担心努尔哈赤的援兵前来增援,便很快撤退。1621年八月,内喀尔喀五部送万头牲畜,从努尔哈赤那里赎回了宰赛。这对林丹汗的威望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

努尔哈赤得到辽、沈以后,图谋进占广宁。当时明朝广宁巡抚是王化贞,他非常信赖林丹汗,以为林丹汗能出兵40万相助,并对林丹汗许下1万两银子的嘉奖。辽东经略熊廷弼则反对一味依赖蒙古,主张强化明军自身实力。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大举进攻广宁,王化贞仓皇弃城逃窜。林丹汗先出动1万军队援广宁,还有2万军队因雪阻未至,但此时广宁已经失陷。林丹汗的军队转而守卫山海关,并继续与明朝约定夺回广宁后的赏赐,明朝为安抚林丹汗的花费预计达百万两白银之巨。

折叠内部战争

广宁之战后,后金对明朝的攻势暂时停止,而蒙古内部矛盾逐渐凸显。内喀尔喀与后金通婚、盟誓等事,引起了林丹汗的疑心。他严厉指责管理左翼三万户的大臣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管束不得力,甚至怀疑他暗中与努尔哈赤已有联系,准备对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和其他诸台吉采取必要的措施。这反而加速了蒙古内部的分化。本来从林丹汗皈依红教后,尊崇黄教蒙古诸部已与林丹汗貌合神离,开始自行其是了。1622年二月,管理左翼三万户的特命大臣锡尔呼纳克杜棱洪台吉与林丹汗发生分歧,遂率领三千多户,投奔辽阳城,归顺了努尔哈赤。受其影响,1623年正月,内喀尔喀拉巴什希布、索诺木、莽果、**台吉等也各率所属五百户投奔了辽阳城。此时,乌珠穆沁部翁衮都喇尔子多尔济车臣济农与其叔之子塞棱额尔德尼台吉也因与林丹汗不和,率部投奔了漠北外喀尔喀。苏尼特部素塞巴图噜济农、浩齐特部策凌伊尔登、阿巴噶部都思噶尔札萨克图济农各率所部,也投奔了漠北。

面临来自蒙古内部的危机,林丹汗顾不得与后金的交恶,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他常:“南朝止一大明皇帝,北边止我一人,何得处处称王我当先处里,后处外。“也就是,他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蒙古诸部各自为政的问题,完成统一大业。当时,内喀尔喀五部虽与努尔哈赤结盟,却阳奉阴违,仍与明朝通款,同时努尔哈赤要求内喀尔喀断绝与察哈尔的关系,亦遭到反对,所以努尔哈赤于1623年四月对内喀尔喀发动惩罚性攻击,杀死了对后金的强硬派--扎鲁特部台吉昂安。内喀尔喀五部盟主卓里克图派人找林丹汗,希望一起报仇,但林丹汗并未响应。这反映了林丹汗不再正面对抗后金、转而致力于“安内“的策略。

林丹汗要统一蒙古,不能不威胁到蒙古诸部封建主的利益,其中奥巴台吉领导的科尔沁部与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关系最为紧张,同时与后金的来往日益密切,到1624年时干脆抛弃林丹汗,与努尔哈赤结盟。科尔沁与后金的结盟与之前内喀尔喀不同,内喀尔喀是后金胁迫下的“要盟“,而且由于内喀尔喀的反抗而没什么效力;而科尔沁则是主动结盟,并明确针对林丹汗,因此科尔沁在林丹汗的统一大业中首当其冲。林丹汗先在1624年十月派绰尔济喇嘛和奥巴谈判,结果不欢而散。十一月,林丹汗率军征讨科尔沁,奥巴不敌察哈尔军,急忙派人向盟友后金告急。努尔哈赤亲率贝勒大臣驰援,抵镇北堡后命莽古尔泰率兵5000赴农安塔,实际上只是虚张声势,并没有死保科尔沁的意思。但林丹汗得到后金出援的消息后,不愿与后金正面交锋,于是匆忙撤退,科尔沁之围遂解。

1626年春,后金在宁远之战失败后怨恨内喀尔喀阴助明朝,乃第二次讨伐内喀尔喀,内喀尔喀被打得落花流水,其领袖卓里克图败走西拉木伦河时遇到林丹汗,林丹汗严厉责备卓里克图对自己不忠以及内喀尔喀在明朝和后金之间朝秦暮楚之事,并趁机合并了他的余部,至此内喀尔喀五部之一的炒花部(乌齐叶特)不复存在。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死,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当年十月,皇太极以内喀尔喀五部中的扎鲁特部屡次劫杀后金派往科尔沁的使臣为由第三次讨伐内喀尔喀,林丹汗再度趁火打劫,攻击内喀尔喀残部,“服从者养之,拒敌者被杀“,内喀尔喀五部在后金和林丹汗的夹击下土崩瓦解,只剩下了巴林部和扎鲁特部。

折叠西迁右翼

在科尔沁部已投入后金阵营、内喀尔喀五部覆灭的情况下,皇太极开始向林丹汗的察哈尔部渗透。察哈尔部的八个鄂托克中,奈曼和敖汉夹在林丹汗和皇太极势力之间,他们为缓解两者间的对立关系,甘愿充当调停者角色,于是在1627年初派绰尔济喇嘛去沈阳与皇太极议和。皇太极不仅暗示两鄂托克归顺后金,还要求直接与林丹汗通使。林丹汗知道了自己的两个鄂托克通款后金的事实后,不但没有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反而讨伐奈曼、敖汉,奈曼、敖汉不堪林丹汗的压力,于1627年六月背叛林丹汗,归附后金,并与皇太极订立盟誓。

随后,林丹汗离开辽河套,踏上西迁之路。关于他西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是因为他在左翼已众叛亲离,再加上后金兵锋正盛,被迫选择西迁;其次是利用右翼力量薄弱之机,兼并诸部,恢复蒙古大汗的共主地位;第三是当时察哈尔部与明朝贸易的据点广宁已经失陷,林丹汗想通过兼并右翼诸部以将明朝给右翼的丰厚“市赏“据为己有。1627年十月,林丹汗以察哈尔部八鄂托克之一的多罗特留守故地,率数万众西迁。

右翼诸部果然不是林丹汗的对手,林丹汗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溃了驻牧于宣府外元上都故地的哈喇慎部和定居于归化城的土默特部,很快在右翼立足。经过数次战役,林丹汗在1628年底平定右翼地区,驱逐了顺义王卜失兔(土默特俺答汗之孙),并废除了济农额璘臣(济农是达延汗所设置的代表大汗管理右翼的世袭官职,驻鄂尔多斯,到林丹汗时已实际独立),结果右翼诸部相继归附后金。另一方面,留守于辽河套的察哈尔部也开始瓦解,不仅奈曼、敖汉两鄂托克投靠后金,阿喇克卓特也步其后尘而降金,浩齐特、乌珠穆沁、苏尼特三鄂托克则北上投奔漠北外喀尔喀硕垒台吉(后来的车臣汗)处。1628年二月,皇太极一征察哈尔,到九月时吞并了察哈尔及哈喇慎之故地。林丹汗仅据有宣府边外以西的河套和土默川一带。

此时,林丹汗与明朝的关系也在恶化中,他西迁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获得右翼所拥有的“市赏“,但明崇祯帝即位,“尽革其赏“,林丹汗派去索赏的大臣贵英恰也被明军所杀。因而林丹汗于1628年六月大举入侵大同,杀死明朝军民数万人,差点攻占大同城。明朝本欲以右翼诸部抵御林丹汗,但到1628年底时右翼地区被林丹汗平定,明朝不得不于次年恢复“市赏“。尽管如此,林丹汗仍于1631年和1632年侵犯明边。1631年十一月,林丹汗东征西拉木伦河,侵袭已降金的阿鲁科尔沁达赉楚琥尔牧地,带走了塞棱阿巴海的部众。皇太极亲率2000名精锐骑兵赶来,林丹汗早已撤走。此外,他还杀了漠北外喀尔喀诸部派到右翼的使者,引起漠北诸部的恐慌。

折叠败亡青海

林丹汗西迁以来,虽然取得一些军事胜利,但却得罪了大多数蒙古封建主,使他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离统一蒙古的梦想也越来越遥远。当时漠西和漠北原本就不臣服林丹汗,漠南诸部则在林丹汗的打击下纷纷东投后金。林丹汗虽获得富庶的右翼故地,但因为战争,“畜牧匮乏“,各部流离失所。加上“塞外霜早,颗粒无收兼厉疫盛行“,蒙古诸部几入绝境。而各部的抵抗也大大削弱了察哈尔部本身的力量:“插(察哈尔部)之疲甚、饿甚、穷甚“,其兵员严重减耗,“插有马约备仅收四万,插众不满五万“。

皇太极看准这个机会,决定发动对林丹汗的决战,彻底征服漠南蒙古。1631年四月,皇太极就已经准备讨伐林丹汗,在科尔沁部的劝下推迟。1632年三月,皇太极第二次远征察哈尔林丹汗,传令归顺后金的蒙古各部速率部来会。四月,科尔沁、扎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哈喇慎)、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等部的台吉会于西拉木伦河岸,总兵力约10万。此时,镶黄旗两个蒙古人偷马逃出,将大军压境的消息报告给林丹汗。当时林丹汗驻帐于宣府边外,听后非常震惊,于是率众西奔。皇太极分兵三路穷追林丹汗41天,五月下旬进驻归化城,得知林丹汗已渡黄河而去。遂停止追击,经宣府、张家返回。途中收拢了林丹汗所遗部众数万人。

林丹汗亡命青海,逃难过程中部众大量流失,1633年四月,两翼大总官塔什海、虎鲁克寨桑投降后金。六月,巴达西寨桑等5个头目率千余户投降。同时又缺少粮食,甚至到了“杀人易食“的地步。1633年,林丹汗五次攻掠明边,1634年,更是连续在三、四、五月出兵,闰八月甚至和洪承畴交手,都是为了获得粮食。他在青海时,与漠北外喀尔喀的绰克图台吉(却图汗)、西藏的藏巴汗、康区的白利土司结盟,因为他们都不信仰黄教,所以被称为“反黄教联盟“。林丹汗试图利用这个联盟东山再起。可是天不假年,就在1634年夏秋之际,林丹汗因天花死于青海大草滩,结束了叱咤风云的一生。

折叠后代降金

林丹汗病故后,林丹汗的遗孀们及他的儿子额哲率领余部自青海大草滩返回河套地区,漠北外喀尔喀的车臣汗硕垒致函额哲,希望他移帐漠北。这时,皇太极于1635年二月命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领兵1万,第三次远征察哈尔。三月,多尔衮在西喇珠尔格地方遇到林丹汗的大福晋囊囊(娜木钟),得知额哲所在地。四月二十日,后金兵渡过黄河,四月二十八日,后金兵趁着大雾包围了额哲营帐,并派苏泰之弟南楚劝降。于是苏泰、额哲母子奉传国玉玺出降,蒙古帝国正式宣告灭亡,漠南蒙古也部收归后金版图。皇太极得此传国玺,又被以额哲为首的漠南蒙古四十九个封建主尊奉为“博格达彻辰汗“,乃于翌年建立大清帝国。

后来,清朝统治者将察哈尔部安置于义州,分设左右翼察哈尔八旗,封额哲为亲王,并将皇女马喀塔格格嫁给他。康熙年间,林丹汗的孙子布尔尼举兵反清,旋即失败,后嗣断绝。

折叠编辑本段为政举措

折叠政治

林丹汗即位后,面临汗权衰落、各自为政的局面,着手强化中央集权。据《金轮千福》记载,“他(林丹汗)把八鄂托克察哈尔分置左右各三土绵,在阿巴海哈喇山中建察汉浩特,用六万户刚健之军加以统治,把持着强势具备的朝政“。也就是,林丹汗按照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将察哈尔本部分为左右两翼六个土绵,即阿哈固山、窦土门固山、高尔固山、哈纳固山、中军万户与阿喇克绰特万户。

除此之外,林丹汗还利用“图们**“约束诸部(即《图们汗法典》)。任命永谢布部的却热斯塔布囊为大汗的代表,管理右翼三万户蒙古诸部,任命内喀尔喀炒花(乌济叶特)部的锡尔呼纳克洪台吉辅助大汗管理左翼蒙古诸部,1617年在巴林境内的阿巴嘎哈喇山建察汉浩特(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作为政治中心,令诸部首领到此朝觐、纳贡与议事。

折叠文化

林丹汗笃信藏传佛教,林丹汗一生热衷于佛教事业,不仅推动了藏传佛教在左翼三万户地区的传播,而且为蒙古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604年,刚即位的林丹汗就从四世**派驻蒙古地方掌管教法的迈达理呼图克图和卓尼绰尔济等黄教喇嘛接受了格鲁派(黄教)的法戒。

1617年,西藏萨迦派僧侣沙尔呼图克图到达蒙古地区,寻找自己的支持者,林丹汗为沙尔呼图克图的法术所折服,并封他为国师,并接受深奥密乘之灌顶,于是林丹汗由黄教改信红教(狭义上的红教仅指宁玛派,广义上包含了萨迦派和噶举派)。沙尔呼图克图为了取得林丹汗的信任,从五台山取来元世祖时萨迦派八思巴喇嘛用千金所铸的玛哈噶喇金佛(又称大黑天,为蒙元的护国神)。林丹汗在察汉浩特修建金顶白庙,将金佛供于其中。林丹汗试图效仿忽必烈与八思巴故事,利用他与沙尔呼图克图之间的关系来树立自己的权威。然而适得其反,这加剧了信奉黄教的蒙古诸部的离心,削弱了林丹汗的号召力。

林丹汗西迁后,召集昆噶敖德斯尔、班第达顾实、阿南达顾实为首的33名学者,在1628-1629年间翻译了108卷《甘珠尔》(前人已翻译过其中一部分),并用金字抄写在蓝纸上。林丹汗组织翻译《甘珠尔》是对蒙古文化的一大重要贡献。林丹汗把传国玉玺和玛哈噶喇金佛、金《甘珠尔》视为三**宝。

折叠外交

林丹汗在1612年与1615年攻打明朝,试图获得与明朝的贸易权,最终在1617年如愿以偿。1618年,后金侵明,林丹汗为了获得明朝的赏银,奉行“联明抗金“的外交方针,并在1619年给努尔哈赤写了一封言辞傲慢的国书,导致与后金交恶。不过,林丹汗与明朝结盟并未挡住后金对辽东的吞噬,1622年明朝在广宁之战败北,林丹汗的援军没起作用,此后两者间的联盟冷却下来。林丹汗也开始实行攘外必先安内(“先处里,后处外“)的政策,开始火并科尔沁、内喀尔喀诸部,并且避免与后金正面交锋。所以林丹汗从未亲自与后金作战过。

1627年,林丹汗西迁,吞并右翼诸部(哈喇慎、土默特、鄂尔多斯、永谢布等),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获得明朝给右翼诸部的“市赏“。明朝不给林丹汗,林丹汗乃发兵进犯大同,明朝不得不恢复对林丹汗的赏赐。后金利用林丹汗西迁之机,吞并了察哈尔本部,并于1632年大举进攻林丹汗,林丹汗闻讯远遁青海。他与明朝的关系彻底破裂,明朝甚至将林丹汗遗留的财物及部众移交给后金。后来林丹汗与西藏藏巴汗、康区白利土司和喀尔喀绰克图台吉(却图汗)结成“反黄教联盟“,企图东山再起,但很快于1634年去世。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明朝对林丹汗评价较低,称他“年少嗜酒色“、“沉溺酒色“、“嗜利好色,驭下无法“。另一方面又他是“虏中名王,尤称桀骜“。

清朝对林丹汗亦持否定评价。清人魏源称林丹汗“有宋康(宋王偃)、武乙之暴“。

蒙古传统史书对林丹汗评价很低,如《水晶鉴》称其“无道“、《蒙古源流》称他“心中生嗔,而化六国为乌有“,总之是一个横行无忌的暴君形象。他与绰克图台吉、藏巴汗、白利土司被蒙藏史书称为毁灭黄教的“四恶汗“。这显然是出于黄教史观得出的结论。林丹汗得到差评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他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损害了许多蒙古封建主的利益,导致众叛亲离,最终归于失败,话语权落在了作为胜利者的满人和蒙古封建主那里。当时,蒙古封建主纷纷向后金控诉林丹汗的罪恶,其中一个写道:“因这个罪恶的察哈尔汗性情暴躁,对众人危害极大,即使是宗族至死至穷绝不会归附他的缘故就在这里。“

近现代以来,林丹汗在蒙古的评价得到极大改观,认为他是一个志在恢复成吉思汗霸业、将一盘散沙的蒙古复归统一的英雄之主,又坚决不向后金投降,显示了蒙古民族的气概。如乌兰夫称他为“反抗异族压迫的英雄“。蒙古人民共和国学者则肯定林丹汗“对满洲的侵略计划曾经表示坚决地反对““企图对于所属各部实行强有力的集权,并且建立起一个在他控制下的统一独立的蒙古“。

日本学者萩原淳平对林丹汗评价较高,认为他怀有富国强兵、复兴蒙古帝国的梦想。同时指出“蒙文资料,除有关喇嘛教的以外,就是曾受过林丹汗的压迫、持有被害者立场的人们所写的资料。清朝的资料是出自这种立场的资料:即以其与明朝的战争为主,使蒙古不妨碍他们的行动,并尽量把蒙古拉入自己一方,以便更有利地贯彻对明朝的政策。而明朝的资料则是反映这种立场的资料,即:在对努尔哈赤的战争中将蒙古拉入自己一方,以利于战斗,如有可能则挑起努尔哈赤与林丹汗之间的战争,使其两败俱伤。“总之,反映林丹汗一方立场的史料的缺失是造成林丹汗未能得到正确评价的原因。

中国学者戴鸿义认为“林丹汗对内实行统一漠南各部、重树宗主大汗的权威,对外实行联明抗金,以挽救危局,竭力维护北元政权和蒙古民族的利益,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但是,林丹汗辜负了北元人民所寄于的期望……林丹汗统辖的北元地区,以单一的游牧经济为基础,缺乏雄厚的实力,没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做后盾,他更无坚实的群众基础,'诸部各自称雄''傲然不理',在明与后金的进攻面前,其统治区域内毫无任何的防御部署,只能实行消极的逃跑主义,'君一怒而失国,众一怒而破城',对内对外政策的错误,树敌过多,必然使他的志向未成而'报恨终身'“。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