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小说网 > > 在虚实之间 > 第二十二章 血雨南京(七)

第二十二章 血雨南京(七)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战争将启,乱象已现。

1937年12月1日凌晨时分的南京城内极度混乱,数十条街道上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战斗,死伤人数以千百计。

南京城内的民宅则部门户紧闭,仿佛南京城内的百姓似乎都想要在这场骚乱中完置身事外一般。

他们不知道,无论他们如何默不作声,置身事外,当两个礼拜后日军进入南京城内时,屠杀的不仅仅是那些放下武器的中**人,还有他们这些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

当国与国之间之间爆发战争的时候,牵涉到的就已经不只是两个国家的军队了:

国战就像一个恐怖的漩涡,这个国家的一切都将被卷入其中,没人可以置身事外。

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

...

怀英快速地向着南京城内的中心区域移动着,街道两旁的建筑都快速的在他眼前一闪而过。

其实当怀英在想到要趁着日军还未大举进攻时将消息通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怀英瞬间就想通了系统将他们这些实验者传送到这个时间点内的南京城的目的:

对实验者来,如果中**队在南京保卫战中和历史描述的一样节节溃败,使得日军只花了十天就兵临城下,十三天就破城而入的话,他们这些实验者根本就没有任何发挥的空间,也就难以获得多少历史扭转度。

所以,通过各种手段增强南京国民政府的抵抗决心,拖延日军的进攻步伐就成了所有实验者进入实验时都首先要努力达成的共同目的。

然而要想让国民政府坚定死守南京城的决心却又何其困难。

国民政府虽然早在淞沪会战爆发时就对日军攻打南京城的战略企图已有所预计,但直到现在,针对南京城到底要不要守的问题,国民政府内部还在争论不休。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国民政府的最高统率委员长先生的举棋不定有很大关系。

从一名军事指挥官的角度来,利用有利的条件在减少自身伤亡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消耗敌军的实力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应有的军事素养。

而南京城从各种意义上来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南京城背靠长江,面临江淮平原,是军事中典型的绝地。

如果委员长先生坚持守南京,背水一战。中日很有可能会在江淮平原上展开与之前的“淞沪会战”一样,有上百万军队参与的举国之战。

与之前的淞沪会战不同,中**队在抵挡不住的情况下还可以有序撤退。而在南京城下,中**队一旦战败,原本确保军队后方安的长江天险将瞬间变成阻隔中**队撤退的最大障碍。

因此从军事角度来看,弃守南京,保留有生力量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委员长先生不但是一名军事统帅,还是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政府首脑。

对于一名政府首脑来,战争计较的绝不仅仅是一时的损失,还需要有更长远的计较。

不战而弃守作为中国首都的南京城,不但对军队的士气会有巨大的打击,还会极大挫伤国人的抗战信心。

更何况,现在国际社会欧美列强虽然对中日战争的态度尚不明朗,但都无比关注着中日战争的走向。如果得知中**队如此轻易地就放弃都城南京,中国在国际上的声望会受到巨大的打击,列强也很有可能因此而放弃对中国的物资援助。

所以,据历史文献记载,委员长先生在日军大举进攻之后,最终做出了“守南京而不战于南京”的方略:

留下部分军队象征性地据守南京,不但为淞沪战场撤下来的主力部队争取了渡江休整的时间,对国人,对国际社会也算有了交代。

从争取整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角度看来,委员长先生的这个决定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对实验者来,却无异于晴天霹雳:

如果没有中**队在正面战场牵制住日本军队主力,单一的实验者在面对大规模的日本军队时,将毫无抵抗的余地,更无法得到任何的历史扭转度,毕竟再强大的单兵也无法对抗一整只军队。

所以对任何一个抗日历史有所了解的实验者在弄清楚现状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总统府劝委员长先生固守南京!

而由于实验者的到来而导致南京城内混乱无比,南京总统府因特务机关大举出动而守备空虚的今夜,就是最好的时机。

一旦错过,等到天亮之后战端一启,就算实验者能够冲破层层守卫到达委员长先生的身边,也很难再服主意已定的委员长先生了。

...

...

当怀英尽量避过交战区域,靠近南京城内总统府附近的一处必经主干道时,早已有十数道相貌服饰各异的实验者静静地伫立在道路四周等待其他实验者到来了。

而在他们的脚下,则倒着不少昏迷不醒的穿着便服的国民政府特务人员。

虽然单一的实验者很难击败人数占优的特务人员,但相比于特务人员单一的枪械攻击,实验者们的攻击方式就千奇百怪,层出不穷了。

只需要运用一瓶花费20实验积分从商店里购得的“**香”道具,就能轻而易举地让毫无防范的特务们中招。

当怀英来到这处主干道时,略微扫视现场的场景之后怀英就弄清楚了现场的状况,随后怀英便挑了一处没人的角落,就地等待起来。

等待的同时,怀英也在打量着到场的其他实验者们。因为之前被王芳铃耽搁了一点时间,等怀英到场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挺久了。

不出怀英所料,在等待的人群中,怀英看到了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的身影。

中年男子似乎也发现了怀英在注视着自己,对怀英微笑着点了点头,怀英则默不作声地收回了视线。

十数个实验者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在主干道上等待着其他实验者的到来,在昏暗灯光的照耀下,他们就好像十几颗橡树一般,沉默不语。***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