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小说网 > > 在虚实之间 > 第二十六章 血雨南京(十一)

第二十六章 血雨南京(十一)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办公室的门被打开了,一名看上去有些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先是向蒋委员长敬了一礼,然后就恭敬地站在了一旁。

蒋委员长不再观看那份军事地图,在坐回办公桌椅上后转头对候在一旁的中年男子问道:

“雨农深夜过来可是有什么要事吗?”

被蒋委员长称为雨农的中年男子躬身走到委员长身边,俯下身轻声对其道:

“军统机关今天夜里和城内的敌方间谍发生了大规模的枪战,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控制住了局势,目前正在追击溃败的敌方间谍。”

蒋委员长听了中年男子的汇报后终于一扫连日的阴郁神色,长声笑着拍着中年男子的肩膀道:

“若是我们在战场上能多几个戴雨农,驱除日寇又有何难。”

戴雨农,雨农只是他的字。

而在中国,他还有一个令人谈虎色变的名字一一

戴笠!

作为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他的名字在中国乃至世界地谍报机关都如雷贯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奇人物!

在他的身上,发生过太多的传奇事件,可以,中**队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够抵挡住日军的软化、渗透攻势,稳定住军心,戴笠功不可没!

甚至可以,如果没有戴笠,中国的抗战早就已经失败了。在这一点上,戴笠真正可以称之为当之无愧的抗日民族英雄!

“校长如此夸赞,学生惶恐。”

戴笠谦逊地低下了头。

“另外,学生还有一事禀告。”

“雨农,吧。”

听到谍战大获胜的蒋委员长兴致正高,挥手示意戴笠继续汇报。

“在与敌国间谍交战期间,我们的眼线发现在南京城内多了百余名形迹可疑的人物。”

“哦?这些人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南京城内现在鱼龙混杂,几乎每天都会有近万名难民涌入城中,如果只是多出百余个普通人这种事对他们这个层面的人来,根本不值一提。

“校长高见,这百余人的确和普通平民不同,他们个个都拥有不俗的身体素质,而且防具精良,在和我们以及日方间谍交战的过程中以一敌多尚能不落下风。”

“那依雨农之见,这些人都是什么来历呢?”

蒋委员长问道。

“这些人身法高超,武功高强,单人作战能力极强,但却对军事反侦察等技巧一窍不通,加上都生有汉人的面貌,依学生估计......”

戴笠迟疑片刻,还是道:

“他们有可能是一群江湖绿林人士,学生建议,为了防止发生意外,还是应该将他们控制起来。”

中华大地,卧虎藏龙。日寇的入侵,不但激起了中**队的奋力抵抗,也激起了中华民族体人民的抵抗。

各行各业的中国人民都以自己的方式抵抗着日寇的侵略,而原本隐藏在深潭之下的各路牛鬼蛇神也是纷纷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蒋委员长听到戴笠的建议后,一时没什么。

片刻之后,他忽然指着墙壁上挂着的军事地图向戴笠问道:

“雨农,你觉得我们能守住南京城吗?”

戴笠看着墙壁上密密麻麻作满了标记的军事地图,一时间不出话来。

尽管戴笠是特务机关的首领,但对中国当前的局势,他又怎么会一无所知呢?

恰恰相反,由于手上掌握了太多的情报,他反而比绝大部分将军更加了解当前的局势:

淞沪会战中**队以七十万精锐部队对战日军三十万军队,在占据地利优势的情况下尚且只坚持了三个月就不得不因为伤亡惨重而主动撤退。

现在日军三十余万军队雄踞离南京只有数百里之遥的淞沪地区,随时都有可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而南京方面的守军,却都是一些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惨重,急需到后方休整的残缺部队。

淞沪会战尚不能胜,又何以守卫南京?

“校长,恕学生驽钝,军国大事,雨农知之甚少,不敢妄言。”

戴笠最后如此回答道。

“哈哈,好一个“知之甚少,不敢妄言”,雨农,你明明早就心知肚明了吧!”

蒋委员长忽然有些激动地站起身来,对着中山陵的方向长拜不止:

“当年蒋某人追随孙总理南征北战的时候,渴求的,不就是一个中国统一吗?

北伐战争结束以后,蒋某人厚颜,自以为已经基本统一中国,遂将总理灵柩从北京迁往南京,以告总理平生之愿。

可现在呢?才十年不到的功夫,日军竟已兵临南京城下,到时南京城破,蒋某人又如何面对总理的在天之灵呢?

嗯啊啊啊!!!”

看着面向中山陵长拜不止,神情激动,状若癫狂的蒋委员长,戴笠有些痛苦地别过头去,不愿看到委员长悲愤的泪水。

君只见,蒋公南征北讨,一生羁旅,杀伐果断。

君不见,中正纵横人间,一生所求,不过初衷。

其实蒋中正一生最想做到的事情,只是完成总理的遗愿罢了。

...

...

“中正啊。”

“我在的,总理。”

“我可能要不行了,跟我过了这么多年颠沛流离的日子,真是辛苦你了。”

“总理您身子骨还硬朗,不会有事的,更何况,我们的理想还没有达成呢。”

“是啊,当年你加入同盟会的时候也是这样一直在会里谈着我们的理想呢,一晃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啊……咳咳,果然人老了以后总会记起一些以前的事情呢。”

“总理,您才五十多岁,还没老呢。”

“中正啊,我自己的身体我心里有数的,我已经是半截身子入土的将死之人了,应该是看不到我们理想实现的那一天了。

到时候,同盟会,哦,不对,现在应该叫国民党了,瞧我这脑子,已经糊涂啰。中正,到时候,党国的理想就要靠你去实现了。”

“......我知道了,总理。中正愿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倒是总理您日理万机,千万要保重身体啊。”

“是吗,这样我就放心了……”

...

...

1925年3月12日,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中国同盟会的总理事长,孙文孙中山在北京溘然长逝。

举行葬礼的时候,蒋中正在总理的灵柩前长跪不起,痛哭流涕。***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