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小说网 > > 湛河湛河 > 第12章 小赚了一笔

第12章 小赚了一笔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彭经理看见刘青年拿着调令来找她时吃了一惊!她没想到人事科真开了调令。..co过,这对她而言是好事。她原来担心刘青年关系不在这里,不会踏踏实实去出摊。现在他关系解决了,成了正式员工,让人放心不少。

她也不客气地说:“你的情况我知道点。不算啥。以后少说话,多干事。看现在形势变化这么快,说不准就有了大机会。”

刘青年重重地点点头。他觉得彭经理说的在理。社会形势真的正在剧烈变化,现状改变是必然的了。谁能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呢?踏踏实实干点事吧,这是最根本的。

刘青年第二天便正式上岗了,带着一个搭档——收破烂的小孟。论年龄小孟比他还大两岁,家也是农村的。高中没毕业就出来讨生活,已经三四年了。据说他有一幅好帐头儿,记性特好,每天也不用笔不用纸,收多少卖多少挣多少一分不差。个子要比刘青年高一头,但也是一样的瘦。

彭经理交待两人,“小刘负责收钱。每天一结账,货款日清。按底价结账,卖的高的部分你俩分。”又特意叮嘱小孟,“小刘这阵子也是没底薪的。你把帐算好,可不能坑他。”

小孟不好意思地应着,“不会的。能帮你把货处理掉就行,我也没想别的!”

——小孟是真的没想别的。这么多年起早贪黑的总有破烂收,也算是大家伙儿照顾他。彭经理一说,他不好推辞,想着反正这阵子不忙,先干几天应付一下。他特意换上了一身干净衣服,头天晚上又洗了澡。毕竟卖的是食品,不能让人看着很邋遢。

9:00多点,两人骑着一辆三轮车出了科汇商场仓库,拉了一整袋冻汤圆,一整袋冻水饺。骑到距商场约一公里外的步行街。小孟说,“这儿人多,就在这儿吧。”两人找处空地,把秤盘摆好,打开袋子。

小孟麻利地校对好秤。他对这个溜熟,平时收破烂就靠这个。他自己的秤是个大秤,能称重50公斤。今天带的是商贸公司摆在柜台上的公平秤,称重10公斤。小孟提在手里,觉得轻飘飘的,咋感觉都不太适应!

刘青年准备了个本子、笔,还有个巴掌大的计算器。..co然他听说小孟账目清,可牵扯到公司公事,一点不能马虎。

天有点阴,站了一会儿,路口处风一吹,两人都有点哆嗦。四周陆陆续续的也有摊位摆出来。文具百货、童装童鞋、皮帽手套……都是在冰凉的三轮车上堆着,占满了半边街道,从东到西,有几百米长。

但买东西的并不多。可能是天冷。等到了11点多,街上人慢慢多起来。随着人流便响起了各种各样的吆喝声……

小孟坐在车上,看见有个老太太慢慢地边走边看,像是买东西,张了张嘴,却没出声。他最习惯地是钻到某个柜台或者仓库角落,不坑不哈就把堆成小山样的大小纸箱叽里咣当地码得整齐,然后绳子一扎,秤钩子一提,报一声数量,完事。

刘青年也看到了老太太,她已经走到了对面,再不喊就过去了。

小孟这时头都不抬,红着脸,两手下意识地提着秤秆,一起一落,一落一起,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校秤玩儿呢!

刘青年觉得自己得顶上去,这小孟看来也脸皮子薄啊。他站在车前面,猛地咳嗽了两下,把身后的小孟吓得叮咣一下丢开了秤盘子。

“存货处理了。正品大厂出的汤圆水饺。”刘青年冲着那老太太叫着。

老太太扭头,看了一眼,“哪出的?”

“科汇商场的!”

老太太很有有点不满地走过来,对刘青年说,“你这孩子卖东西就好好卖,拉着科汇商场的名号干嘛?”

“就是科汇商场的吗!”刘青年不急不躁,底气十足,边说边拿出了早上刚领的工作牌,那上面有照片和科汇公司的印章。

“咦,”老太太很惊讶,“科汇那么大一公司怎么会在这儿摆摊?”

刘青年充分发挥出他在会场上演讲的那副气势,简单明了的说明了情况,还特意强调说,存货并不多的。这批卖完马上涨价,那可要多掏一半的钱了。

老太太又看看小孟,还是感觉刘青年太小,有点不像是个上班的,倒是小孟似乎真在科汇公司见过。“你们都是科汇公司的?”

小孟脸更红了,扭捏着不知道咋回答。..co青年走到车子一侧,指着上面“科汇商场”几个红字,“是啊。——您看看,这还印着字呢!”老太太转过来看了,这才放心地说,“确实是便宜。我称一斤吧。”

小孟赶紧颤抖着手,称好了,装进提前准备好的塑料袋里……第一单生意总算成交了。

两人都如释负重地出长一口气。接下来,又断断续来人买,多数是半斤一斤的。到中午一点多,刘青年的账本上记下,共卖出汤圆9斤,饺子6斤。每斤赚2毛。一共赚3块不够俩人吃两碗米线。

附近摊位的都陆续骑车回家了,街上很快已经没几个人。两个人也收拾东西。小孟想回自己住的地方去,做点吃的,顺便休息会儿。刘青年和他约好下午3点,在商场门口集合,自己也骑着三轮来到门卫室。

老杜头儿热情地招呼,“咋样?”

“还行吧!”刘青年应着。

他感觉第一次出摊没有白板,也算可以了。但下午是否该换个地方了?感觉步行街人流量是可以,可买的人好像不很多……一边琢磨,一边坐在老杜头儿的椅子上烤火。身子一暖,困意上来了,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三点,小孟按时来到商场门口,老杜头儿也叫醒了刘青年。两人骑上三轮奔向文化宫。因为中午时,刘青年回忆了下,好像买他们东西的顾客上年纪的多些,就想到文化宫老年人多,不妨试试去。小孟二话不说,骑上车带着刘青年就走。

天这时放晴了。气温明显暖和了许多。文化宫还真有不少的老头老太太,一群一伙地聚在太阳地里聊东聊西。

两人很快摆开架势。小孟受到刘青年的鼓舞,也能张嘴吆喝了,甚至还追着一位问过价的老大爷直到人群里,恨不得抓一把汤圆直接装人家兜里!

但效果并不理想。五点多,天快黑了,才有几个回家去的老太太带了点,总共卖了六斤。看人都走光了,气温也降了下来。两人赶紧收拾东西回到商场仓库。结算完,交了账,俩人也分了今天的提成,每人2块2毛,算是结束了第一天的工作。

第二天,等到10点多,看街上人多起来,两人才又来到了步行街。到1:00收摊。下午他们改成去了市中心医院的门口。效果比文化宫好点。一天下来,总共卖了28斤,每人分了2块8毛。

小孟倒是挺满意的。这跟他卖破烂收入也差不多,但要轻松点。刘青年有点犯嘀咕。按这种速度,库里那几百公斤的货要卖三个月。——这可不行,自己总不能一直干这个吧。这两天的练摊,虽然效果也说得过去,可他总觉得缺少了啥……

第三天,刚上班刘青年就去见了彭经理。汇报了这两天情况,然后他谈了谈自己下步的打算。彭经理很支持。当天上午,两人直到中午时才进了一个小区。在大门口,刘青年拉出来一条醒目的红色横幅:平价甩卖,科汇商场年货清仓!两人又穿上印有科汇公司字样的白大褂,像模像样地开张。

效果竟然奇好!

在这之前,还很少有大商家直接在小区里设置销售点的。大店名声在那儿挂着,质量肯定保证。价格又这么低,尤其两个卖东西的小伙态度蛮好,喜滋滋地问啥说啥,还总把秤放的高高的……

下午四点多,两人车上的货已卖光了。水饺、汤圆各两袋。这中间利用中午人少时还补了一次货。两人是真的开心。算算账,一天净赚40元!小孟吓了一跳,这收入快赶上比他平日半个月了……

刘青年却说,其实应该还能卖的更多。因为称重装袋耽搁了不少时间。

又一天,一早起来,却下起雨来,冰凉的雨滴打的人脸上生疼。出不成摊了。刘青年就喊着小孟,拿了很多的包装袋,来到仓库开始称量装袋,分一斤、一斤半的两种。忙了整一天,装出300多斤来。第二天,两人各自骑了一辆三轮,装上包装好的货,直奔鹰都市郊最大的东电小区。

上午10:00多,两人先给小区门卫室拿进去一袋饺子汤圆,得到门卫室师傅大力支持。条幅很快就在门卫室外的空地上挂起。门卫师傅又搬来一张桌子,上面堆满装成小袋子的饺子汤圆,红红火火地热卖起来。

刘青年正忙着,突然听到有人喊他,一个高个子男的走过来。“真是你呀!——刘青年!”两人兴奋地抱在一起。

这是他商校高一届的学长,叫王干。刘青年叫道,“快,帮忙,我正忙不过来呢!”

王干看两人确实忙的不可开交,也不客气,立刻加入进来,帮着记账收钱发货……两个小时,带来的货已经卖出了一大半。

小孟说:“咱不补货了吧!把这些卖完就收工,行不?——太累了。”

刘青年看看剩余的货,也觉得这地方距离市区太远,跑一趟来回一个多小时。库里也没有包装好的了,应了声“行”。这才顾上和王干聊天。

王干奇怪地问,“你不是做火腿肠销售吗?咋开练摊了?”

“三两句说不清楚。”刘青年也没介意,“这样练摊也挺好的呀!”然后问起王干,“你不是回东山县了吗?怎么在这里?”

王干叹了口气,告诉刘青年他本来是靠着一个表叔的关系,分到了东山县粮食局。可谁知粮食系统改革,人员都转岗了,工资都发不下来。没办法,就来投奔电厂工作的亲戚,看能否找个事干。

“那现在怎样,你上班没?”刘青年问。

“没呢。一直让等,都快一个月了。——再等两天,不行我就回去了。”王干心事重重。

“你先别回了!”刘青年说,“我们要处理的货还有不少呢,我感觉小孟我俩都忙不过来。你干脆留下来,一块干,提成平分。”

小孟立刻点头表示同意。这几天他对刘青年几乎言听计从。再说库里还有也好几百公斤呢,就他俩真是吃不消。

王干只稍微犹豫了一下,“好!反正闲着没事干。跟你俩干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三个人便每天都忙碌起来。也不是天天出去摆摊。因为还要提前把货分好。他们一般提前预估下一个小区大概能销多少货,去之前便分装好,然后连续摆摊一到三天,觉得差不多了,休息一天,开始另一个小区。就这样大约20天时间,库里积压的近千公斤货竟然让三个人处理完了。

最后一天和库管交完帐后,小孟和王干很快都算出来了,除去开销,每个人落了多块!小孟乐得哑着嗓子还一个劲冲刘青年和王干嘿嘿地笑。他决定,大歇三天,然后再重新开始自己的破烂王大业!

(本章完)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