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小说网 > > 在虚实之间 > 第十三章 古堡逃生(七)

第十三章 古堡逃生(七)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怀英再一次大步疾行在蜿蜒向上的幽长道中,因为之前在88-03号密室中耽搁了不少时间,现在距离怀英进入古堡已经过去两千四百七十六秒了,离古堡逃生实验中限制的时限还剩下不到三分之二的时间。

尽管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再十分充裕,但怀英并不如何的着急,仍是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前行。

到底,这次古堡逃生的实验难度毕竟只有简单而已。根据怀英的推测,自己连续两次通过难度为4星的高难度密室,距离逃离古堡的出应该已经不远了。

如果怀英推测正确的话,选择高难度方案实行的实验对象和选择低难度方案实行的实验对象相比,节约的时间应该是体现在了道的穿行时间和需要脱困的密室数量上面。

实验对象实行的方案难度越高,穿行的道的距离就越短,所需通过的密室就越少,反之则反。

顺带一提的是,对于之前在88-03号密室中纸条上提出的另外三个方案,怀英在解开方案四不久之后就想到了方案一和方案二的答案。

方案一的任务提示是“圣子将酒杯中的葡萄酒变作圣血给众人分食,那原初之血是如此的鲜红!如此的令人陶醉!”,而与之相关的餐具是高脚酒杯。

这里指的其实是耶稣分食圣血的典故,根据这个典故,对受困者要求的动作就很明显了:既然餐桌上空空如也,没有任何食物,受困者只要用桌上的餐刀在自己身上划出一道伤,然后将伤中流出的鲜血注入象征耶稣给众人分食圣血的第七套餐具的高脚酒杯中就可以达成方案一的条件成功逃生了。

至于方案二的任务提示的那句“沉重的目光是神注视卑微之人的利刃,唯有虔诚的祈祷才能获得神的宽恕。”则是对正确激活十字锁孔方法的提示。

受困者在密室中看到锁孔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寻找钥匙进行开锁。而在这题中,这恰恰是一个思维误区。这个方案中的十字锁孔不是用钥匙来打开的!

“沉重的目光”暗指的是足够的压力,“利刃”指的则是餐桌上的餐刀,而在“虔诚的祈祷”中,最著名的就是基督教画十字的祈祷方式。

基督教徒最传统的画十字的方式是,用右手从额头到胸部,然后从左肩到右肩,最后回到胸部。

如此一来,方案二的答案便呼之欲出了:用手握住餐刀,按照从上到下再从左往右最后再回到十字中心的顺序用力划刻十字锁孔,就可以达成方案二的条件成功逃生了。

而之前令怀英一筹莫展的方案三,怀英到现在为止还是没能想出正确的答案。不过“犹大自缢”这件事倒是让怀英想起了“基督徒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自杀”这条教义,然而之后就再没有想到什么有用的思路了。

怀英虽然知识渊博,但也只是一个高中生而已,绝不是什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万事万物都能称心如意的存在。

恰恰相反,人生总有太多的遗憾和无奈。

在这一点上,怀英也不能例外。

至于能够实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那是神,不是人。

...

...

眼前的这条道比之前走的那条短了不少,怀英在走了两百多秒后就看到了散发着亮光的道出。

远远看去这是一个有些狭的房间,不同于之前两个密室动辄几十上百平方米的宽大空间,眼前的房间的惊人,大约只有十个平方左右。

房间的布置也是一如既往的简约,整个房间除了一张类似课桌的圆桌之外,几乎空空如也。

墙壁上的壁灯一反常态地散发出明亮的光芒来,照亮了这个狭的房间。

怀英站在房间门,近距离扫视着整个房间:

除了之前远观看到的书桌之外,怀英对面的墙壁上是一扇紧闭的大门,大门上面挂着一个挂锁,显然这是一扇上了锁的大门。

而整个房间里除了那扇上锁的大门之外,就只剩下那张摆放在房间中心的圆形书桌了。

怀英走近那张书桌,开始搜索起房间里的线索来。

这张书桌高约八十公分,直径一米左右,是市面上再常见不过的实木书桌。

书桌上摆放着一张被折叠起来的纸条,一把铁制钥匙以及一块呈梭形的条状物体。

怀英没有急着去查看桌上放的这三件物件,而是先搜索了桌子的背面和桌下的地面。尽管前两个密室在这种一般人不会注意到的地方都没有藏什么关键的线索,但心驶得万年船,花个几十秒去检查一下以防万一才是稳妥之策。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放在哪里都是共通的真理。在密室解谜中,往往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线索最后会成为提示逃脱方法的关键性提示。

在确认桌下与地面也没有什么线索之后,怀英才看向了桌上放着的整个密室里最重要的三件线索物品,稍微想了一下,怀英还是先拿起桌上的纸条,展开并浏览起来:

“当一个人在不断做出选择的时候,他不但在改变着自己的现状,也在改变着世界的未来!

现在,古堡逃生的实验已经进行到了最后的阶段,请实验对象根据当下的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逃脱密室99-01方案:选择任意的方法,成功逃出古堡。

方案达成难度:未知

怀英读完纸条上的内容之后,眉头紧皱地思考起来。

这次纸条上的内容与前两次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前两次纸条上都明确给出了逃脱密室的四条方案,并标注了难易程度供受困者进行选择。而这次纸条上的内容,与其是出了四道谜题让受困者择一解答,倒不如是提供了一张赤果果的白纸,让受困者自行在上面描绘,自由度极高。

而且纸条上的前两句话也很令人在意,后一句还尚且可以看成是对实验对象当前实验进度的一种提示,前一句话就显得有些不明所以了。

乍看之下,这就是一句激励实验对象勇于做出选择的话语,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但怀英一路参与实验下来,做出的选择早已不知道有几凡,这样的话放在开头到还具有激励实验对象的作用。到现在实验即将结束的时候才虎头虎脑的提出来,只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由于暂时没有从纸条上得出什么突破性的结论,怀英放下手中的纸条开始检视起桌上的另外两件物品。

桌上另外两件物品分别是一把铁制钥匙以及一件呈梭形的条状物品。

怀英先是拿起那把铁制钥匙,仔细观察一番之后,并没有在钥匙上发现什么额外的线索,这就是一把普普通通的铁制钥匙。犹豫了一会儿之后,怀英没有急着去看那件梭形的条状物品,而是拿起钥匙向那扇紧锁的大门走去,尝试般将钥匙插入锁孔。

“啪嗒”一声,出乎意料地,当怀英转动插入其中的钥匙时,扣在门上的挂锁轻而易举地就被打开了。

当怀英推开原本紧闭的大门后,一条与之前如出一辙的道出现在了怀英的眼前。

这时怀英突然有了一股冲动:顺着这条道路向前走去,不去管别的,只为逃脱古堡,完成这次的实验。

这股冲动刚刚进入怀英的脑海,怀英就迅速掐了一下自己的眉心,促使自己平静下来。

怀英知道这是自己在古堡里待了一定时间后所起的焦虑反应,就像一个在沙漠中即将渴死的人看到水会不管不顾地扑上去一样,在古堡里困了这么久的,怀英的身体在看到一条可能通向古堡之外的通道之后,自然会有所反应。

在内心平静下来之后,看着这条幽幽向下,望不到尽头的道路,怀英生出了一种被前方无尽的黑暗注视着的感觉。

仿佛当怀英在注视着前方黑暗的时候,黑暗也在注视着他一样。

...

...

怀英最终没有急着做出顺着这条道路向下的决定,尽管理性也告诉他,按照纸条上的提示,这条道路的尽头应该就是古堡的出。

怀英重新走近那张书桌,拿起书桌上最后一件关键的线索物品。

物品入手有一种微微的沉重感,这块梭形的条状物体比怀英想象的还要重,虽然比怀英的手掌大不了多少,但至少也有两三公斤重。

怀英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件物品,发现这件物品通体漆黑,上面没有任何的花纹或是提示性的文字,给人一种怀英手上拿着的物品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的感觉。

怀英一时间也想不到这块石头究竟给出了什么样的提示,也不知道这块石头象征着什么,因此怀英在端详了这块石头一会儿之后又将其放回了桌上。

之后,怀英最后检视了一次这个狭的房间里所有的物件,确认没有遗漏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之后,便坐在课桌上开始整理起手头现有的线索来。

一开始的时候怀英本来是想靠观察地图来确定这个99-01号密室的地理情况,然而当怀英展开从最初的67-06号密室中得到的古堡结构图时,才发现这份结构图中九十层以上的楼层都只是大致地勾勒出了一个图案,至于详细的房间信息则都是一片空白。因此,怀英想要从古堡结构图中寻找线索的指望是彻底破产了。

其实,在这个99-01号密室里怀英最大的疑问只有两个,一个是纸条上那句“当一个人在不断做出选择的时候,他不但在改变着自己的现状,也在改变着世界的未来”到底代表了什么意义,另一个则是那块漆黑的梭形石头到底提供了什么线索。

至于对其他的线索,怀英大致都已有所推测。从逃脱密室99-01方案中的那句“选择任意的方法,成功逃出古堡。”可以推断出至少有两种及以上的方法可以逃出古堡。

而从方案达成难度介绍中的“未知”这种描述也可以佐证怀英的这个推断。因为不知道受困者会选择哪种方法逃出古堡,所以难度也是不确定的,因此才会描述成“未知”。

用那把铁制钥匙打开上锁的大门,就是逃出古堡的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

这也是为什么怀英在打开大门之后没有急着进入通道的原因:

要知道,这里可是在整座古堡的最高处一一古堡的第九十九层!要是一路向下可以逃出古堡的话,那出最有可能在哪里呢?

当然在古堡一层!

虽然这座古堡的出现以及房间内的连通都极不合理,但这座古堡不管从地基上还是建筑材料上都完符合现代建筑学的基本要求。

所以这座古堡要是真的设有出的话,跟其他所有的正常建筑一样,古堡一层肯定会有出。

而怀英之前从古堡的67层疾步走到88层花了将近600秒的时间,而从88层走到99层花了300秒左右的时间。如果将怀英大步疾行的速度以2米/秒计算,古堡每十层需要行走的路程大约是600米,那么一百层就是6000米。

如此估算,就算怀英从这座古堡的99层以最快的速度向下冲去,考虑到体力的消耗和道的崎岖狭窄,至少也要半个时才能达到古堡一层,这还是不考虑发生意外,一切顺利的最优情况。万一这条道的路程比预料的再长一些,怀英通过这条道所要花费的时间就无法估量了。

更何况,怀英到现在为止在古堡里花费的时间连三千秒都还不到,换算成分钟,也就是四十几分钟而已,要让怀英花半个时的时间去穿行一条未知的道,怀英是绝对不会接受的。

把希望部寄托在一条不知前路的道上,怀英做不到。

因为怀英从来不相信运气这种东西。

至于所谓的运气不好,那都是弱者失败时的托词。

真正的强者,从来都不曾依靠过运气,而是尽力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

...

怀英坐在桌上,重新开始回想起古堡里自己经历过的一切一一既然从这间密室里得不到有用的线索,那就从整座古堡里去找!

一时间,古堡里发生过的一切都如跑马灯一般在怀英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从初入古堡时的67-06号密室中解密四大名著到之后在88-03号密室《最后的晚餐》中解释的宗教传;从曹雪芹的生平潦倒到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悲壮;从古堡的六十七层到八十八层再到现在的九十九层,尽管时间才过去四十几分钟,但怀英却仿佛有一种恍惚隔世的感觉。

人总是这样,背负得越多,就越是不管不顾地一直向前走去。

某时某刻,当精疲力竭的人回过头来时,才会发现自己走过的路已是如此漫长。

而自己身后的风景,已是如此的丰富、精彩。

...

...

眼前是一片朦胧的景色,耳边则传来有些邈远的海浪拍击沙滩的声音。

怀英感觉自己的手正被牵着向前走去,怀英尽力地扭过头,想要看到牵着自己的人的面容。

可是那人的身影似乎太过高大,哪怕怀英竭尽力地抬起头向上仰望,也只能看到那人修长的脖颈,至于脖颈上的面容,仍是雾里看花一般,一片朦朦胧胧。

这时,怀英听到了那人的声音:

“怀英,你看得到海滩边这些来自于深海的石头吗?”

“看得到,父亲。”怀英听到自己这么回答道。

“这些石头与之前在河边看到的那些鹅卵石有什么区别吗?”那道声音这么问道。

“河边的鹅卵石外表圆润光滑,深海来的石头外表凹凸不平,棱角分明。”

“怀英更喜欢哪种石头呢?”

“...怀英不知道。”

那人信手从沙滩上捡起一块来自深海的石头,用力摔在地上。沙滩上原有的那些砂石被砸的粉碎,那块来自深海的石头却毫发无损。

“怀英,”那道声音淡淡地道,“我不在意你是喜欢河岸边的鹅卵石还是来自深海的石头,但你要记住,不管是鹅卵石还是深海石,它们都很坚硬,硬到敢于用自己的身体去打败自然的伟力。”

怀英感到自己的意识又渐渐清晰起来,在回过神来的同时,那个人最后一句快要消散的话语也传到了怀英的耳边:

“等你哪天能像这两种石头一样活着了,才配做我的儿子...”

...

...

怀英猛地睁开了眼睛,眼前还是99-01号密室那熟悉的环境,自己仍然坐在书桌上,之前的一切都如梦似幻,仿佛幻觉。

怀英有些苦恼地挠了挠自己的太阳穴,原本以为自己升入高中之后就不会再想起时候的事情了。没想到,等到自己高中快毕业的时候,那些自己原本以为早已遗忘的往事却又突兀地浮现在心头,就好像它们以前一直都沉睡在自己的脑海深处,只是暂时还未被唤醒一般。

这样走神的事情,之前在咖啡馆是一次,现在又是一次。

它们就好像怀英身上的烙印一样,只能暂时被掩盖,却永远无法被剔除。

...

...

怀英绕着这间狭的密室行走起来,时不时用手敲敲密室四周的墙壁。片刻之后,怀英脸上露出恍然的神色,暗道:

“果然这题没有这么容易,都不给人歪打正着的机会。”

随后,只见怀英抓起那块漆黑的石头,站在课桌上,用力地向头顶的天花板砸去。

只听“哐当”一声,原本看上去无比坚固的天花板被砸出了一个巨大的子,怀英则是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色,继续抡起石头砸去。

...

...

在怀英来到古堡的第三千五百二十一秒时,怀英正站在古堡之巅一一第九十九层的天花板之上,眺望着周围的景色。

这里是整个古堡真正意义上的最高处,放眼望去,这片天地都已在怀英的脚下,再没有什么事物还能在怀英的头顶。

怀英张开双臂,欣赏着最高处的风景。

这片空间果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空间,除了这座直入云天的古堡之外,整个空间就像怀英刚进入时那样,空荡荡一片,只有无限的空白在远处蔓延开来。

“都已经这样了还不算我已经逃离了古堡,看来“向死而生”这一步还是免不了啊。”怀英暗暗想道,“算了,既然要向死而生,那便去死吧。”

随后,只见怀英纵身一跃,像一只飞鸟一般从三百多米的古堡顶端直接跳了下去。

...

...

“石头”除了象征“坚固”外还能表达“战争、反抗、突破枷锁”之意。《圣经》中大卫与歌利亚决斗时的那五块石头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当一个人在不断做出选择的时候,他不但在改变着自己的现状,也在改变着世界的未来”这句话其实是在提醒受困者要将其与刚刚进入古堡时听到的那句“而生命在其历程中的每一次选择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向死而生还是潜龙在渊,一切,都交由你来选择”相互联系。

“向死而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暗示受困者只要能够逃离古堡,哪怕陷入将死的境地也无关紧要,因为之后终会得到“生”。“潜龙在渊”如果只取字面意思的话,“潜”和“渊”都可以代表“向下”的意思。

也就是,“向死而生”和“潜龙在渊”就是这个密室给受困者提供的两种方案了。一个是激进的用石头打破古堡脆弱的天花板,然后纵身跳下逃出古堡;一个则是稳健的向下走到古堡一层,然后逃出古堡。

在这两种选择中,怀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

...

怀英先是感到一阵明显的失重感,之后四肢百骸便传来一阵破开空气阻力时的压迫感,强大的风压甚至使得怀英几乎无法睁开眼睛。

就在怀英以为自己会就这样坠落到堡底时,脑海中那个久违了的熟悉声音终于再次响起:

检测到实验对象CN-00012210017已经成功达成第一阶段试验性实验的实验要求。

正在对本次实验进行数据校验...

数据校验完成。

开始对实验对象CN-00012210017进行脱离传送...

突然之间,怀英感到眼前的景物开始飞快地变化起来,而自己的意识突然间也变得有些迷离起来,这之后怀英便陷入了昏迷之中。***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